编辑: 捷安特680 2019-12-17
-

1 - 附件3: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 会计基本指引》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营运过程中实施成本预测、成本决 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 总称. 第三条 企业应用成本管理工具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业本融合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与企业业务优势 互补和相辅相成,实现成本管理责任到人、控制到位、考核严格、目 标落实.

(二)适应性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与生产经营特点和 成本管理的目标要求相适应, 尤其是要与企业发展战略或竞争战略相 适应.企业还应根据经营特点、组织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恰当 的成本计算对象,确定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三)成本效益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权衡成本管理的 收益,避免投入的成本大于其获得的收益. -

2 -

(四)重要性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重点管理对成本有 重大影响的项目,力求精确,从简处理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 第四条 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主要包括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第五条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成本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况,将不同成 本管理工具方法综合运用,以便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不同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在综合应用时, 应以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 具体目标的兼容性、资源共享性、适用对象的差异性、方法的协调性 和互补性为前提,确保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结合运用效益.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六条 企业应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工具 方法. 第七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相关原始记录,加强和完善成本数 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确保成本基础信息记录完 整. 第八条 企业应加强存货的计量验收管理,建立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及清查制度. 第九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应用的相关规章制 度,一般包括费用审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责任成本制度等. -

3 -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十条 成本管理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事前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 势所进行的预测与规划,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三个步 骤;

(二)事中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对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 干预与控制,即成本控制步骤;

(三)事后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在成本发生之后进行的核算、 分析和考核,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三个步骤. 第十一条 成本预测是以现有条件为前提,在历史成本资料的基 础上,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 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和判断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二条 成本决策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运营过 程中与成本相关问题的各个方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综合经济 效益、质量、效率和规模等指标,进而确定运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 最优方案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三条 成本计划是以运营计划和有关成本资料为基础,根据 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的 针对计划期企业的生产耗费和成本水平具有约束力筹划的成本管理 活动. 第十四条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者根据预定的目标,对成本发生 -

4 - 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或干预, 使 成本按照预期方向发展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五条 成本核算是根据成本计算对象,按照法规制度和企业 管理的要求,利用会计核算体系,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对运营 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进行计算、 归集与分 配, 取得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将其传递给有关使 用者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六条 成本分析是在成本核算提供的实际成本及其他有关资 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成本变化情况,进一步查明影响 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产生的原因,明确相应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 责任,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的成本管理活 动. 第十七条 成本考核是对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 行定期总结和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和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应 奖励和惩罚,以监督和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提高成本管理 水平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四章 附则第十八条 本指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

5 -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1号――目标成本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标成本法,是指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在产品开发与 设计时,便设定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功能、质量、价格等,并根据 目标售价及目标利润倒推目标成本,利用源流管理,达成各部门、各 环节乃至与供应商的通力合作, 共同实现倒推出产品目标成本的一种 成本管理方法. 第二条 目标成本法主要适用于成熟制造业企业产品改造以及产 品开发设计中的成本管理.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三条 应用目标成本法所需要的主要外部条件:

(一) 一般应处于比较成熟的买方市场, 且其设计、 性能、 质量、 价值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

(二)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产品售价、成本、利润以及性能、 质量、工艺、流程、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第四条 应用目标成本法所需要的主要内部条件: -

6 -

(一)以创造和提升顾客价值为前提,以成本降低或成本优化为 主要手段,谋求竞争中的成本优势,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

(二)设立由研究与开发、工程、供应、生产、营销、财务、信 息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跨部门组织,负责目标成本的制定、计划、 分解、下达与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有效协调有关部门之间 的分工与合作;

(三)能及时、准确取得目标成本计算所需要的各种财务和非财 务信息.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五条 目标成本法的应用需要经过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达 成到再设定、再分解、再达成的多重循环的方法流程,以实现产品方 案的反复、连续的改进. 其应用程序一般包括:确定应用对象、成立跨部门团队、收集相 关信息、计算市场驱动产品成本、设定可实现目标成本、分解可实现 目标成本、落实目标成本责任、考核成本管理业绩以及持续改善等九 个环节. 第六条 企业应根据目标成本法的应用目标及其应用环境和条 件,综合考虑产品的产销量和盈利能力等因素,确定应用对象. 企业一般应将拟开发的新产品作为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对象, 或选 择那些功能与设计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 产销量较大且处于亏损状态 -

7 - 或盈利水平较低、 对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大影响的老产品作为目标成 本法的应用对象. 第七条 目标成本法的应用需要企业设立由研究与开发、工程、 供应、 生产、 营销、 财务、 信息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跨部门团队. 在该团队之下,企业可以建立成本规划、成本设计、成本确认、成本 实施等小组,由业务主管负责,由管理层授权,开展目标成本法相关 工作. 成本规划小组由业务主管及财务人员组成,负责设定目标利润, 制定新产品开发或老产品改进方针,考虑目标成本等.该小组主要负 责收集相关信息、计算市场驱动产品成本. 成本设计小组由技术及财务人员组成,负责确定产品的技术性 能、规格,负责对比各种成本因素,考虑价值工程,进行设计图上成 本降低或成本优化的预演等. 该小组主要负责可实现目标成本的设定 和分解. 成本确认小组由有关部门负责人、技术及财务人员组成,负责分 析设计方案或试制品评价的结果,确认目标成本,进行生产准备、设 备投资等. 该小组主要负责可实现目标成本的设定与分解的评价和确 认. 成本实施小组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组成, 负责确认实现 成本策划的各种措施,分析成本控制中出现的差异,并提出对策,对 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分析、 评价等. 该小组主要负责落实目标成本责任、 考核成本管理业绩等工作. -

8 - 第八条 目标成本法的应用需要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工程、供应、 生产、营销、财务和信息等部门收集与应用对象相关的信息.这些信 息一般包括:

(一)产品成本构成及料、工、费等方面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二)产品功能及其设计、生产流程与工艺等技术信息;

(三)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供求状况、市场价格及其变动趋势等 信息;

(四)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群体、分销方式和渠道、市场价格及其 变动趋势等信息;

(五)本企业及同行业标杆企业产品盈利水平等信息;

(六)其他相关信息. 第九条 市场驱动成本的计算一般包括目标售价的确定、目标利 润的设定以及容许成本的计算等程序. 目标售价的设定必须考虑顾客感知的产品价值、 竞争产品的预期 相对功能和售价,以及企业针对该产品的战略目标等因素. 目标利润的设定应综合考虑利润预期、历史数据、竞争地位分析 等因素. 容许成本,是指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之后的余额. 第十条 企业应将容许成本与新产品设计成本或老产品当前成本 进行比较,确定二者的差异及成因,设定可实现的目标成本. 企业一般应在保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采取价值工程、 拆装分析、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全程成本管理等各种可 -

9 - 能的措施和手段, 寻求消除当前成本或设计成本脱离容许成本差异的 措施,使容许成本转化为可实现的目标成本. 第十一条 企业应按主要功能对可实现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确 定产品所包含的每一零部件的目标成本.在分解时,首先应确定主要 功能的目标成本,然后寻求实现这种功能的方法,并把主要功能分解 到零件, 将主要功能级的目标成本分配给零件, 形成零件级目标成本. 同时,企业应将零件级目标成本转化为供应商的目标售价,将企业所 面临的竞争压力传递给供应商的设计者. 第十二条 企业应按照可控性原则、责权利统一原则和可行性原 则,将设定的可实现目标成本、零件级目标成本和供应商目标售价进 一步量化为可控制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落实到各责任主体,形成各 责任主体的责任成本和成本控制标准,并辅之以相应的权限,将达成 的可实现目标成本落到实处. 第十三条 企业应遵循目标一致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 则、差异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以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成本和成本控制 标准为依据,依据业绩考核制度和办法,定期进行成本管理业绩的考 核与评价,为各责任主体和人员的激励奠定基础. 第十四条 企业应定期将产品实际成本与设定的可实现目标成本 进行对比,确定二者的差异及其性质,分析差异的成因,探求消除各 种重要不利差........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