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12-16
[收稿日期]

2010 01

14 [作者简介]方宝璋( 1951― ) , 男, 福建莆田人,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经济史首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审计学会理事, 从事中国财经监 督史研究;

朱灵通( 1975― ) , 男, 浙江临海人,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事审计思想史研究.

第25 卷第3 期2010 年5 月审计与经济研究JOURNAL OF AUDIT &

ECONOMICS Vol. 25,No.

3 May,2010 论国家审计信息产品的属性和价格 方宝璋1 , 朱灵通2 ( 1. 江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2.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国家审计信息产品属性分为纯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纯 公共产品审计信息的价格为税收.在准公共产品审计信息中, 依照申请人要求而公开的审计信息的价格为收费;

其他审计信息没有价格.在私人产品审计信息中, 二次开发的审计信息的价格为市价;

其他审计信息没有价格. 国家审计信息的最优公开范围为纳税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关键词]国家审计信息属性;

纯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价格 [中图分类号]F239.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 4833( 2010)

03 0015

06

一、引言

200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向社会发布了 《 关于防止 SARS 的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审计 结果的公告》 , 对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存在问题 及处理结果做出了评价, 满足了社会公众对该项资 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信息需求, 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同年, 审计署公布的《关于

2002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 对中央政府某 些重要部门和重点企业的审计问题进行披露, 经过 新闻媒体广泛传播, 引起社会公众的极大震动, 被人 们称之为 审计风暴 . 审计风暴 之后, 社会公众 强烈要求公开更多的国家审计信息, 学术界也认为 审计结果公开使国家审计接受社会监督, 增强了国 家审计抵御风险的能力 [ 1], 国家审计信息应 以公 告为原则, 以不公告为例外 [ 2].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进程的推进, 国家审计信息 公开的范围势必不断扩大, 这就需要加大对国家审 计信息产品属性和价格等问题研究的力度.目前这 方面的研究非常匮乏, 相关的文献只有1 篇, 即李凤 雏的《 论国家审计信息属性及其管理》 一文.他提出 国家审计信息产品的根本属性应当是公共产品[ 3]. 深入研究国家审计信息产品的属性和价格问题不但 可以提高人们对与之相关的问题的认识, 而且可以 拓展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促使人们更加理 性地认识国家审计信息公开的范围.

二、国家审计信息产品属性的分类 萨缪尔森把产品分为私人消费品和集体消费 品, 私人消费品是指 该产品的消费总量等于所有消 费者的消费之和 , 集体消费品是指 每个人对此类 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任何其他消费者的消费 [ 4]. 奥尔森认为公共产品的特性是: 如果一个集团中的 任何个人能够消费它, 它就不能不被该集团中的其 他人消费 [ 5].植草益把准公共产品按竞争性和排 他性的强弱分为具有排他性但有弱竞争性的混合产 品I和具有竞争性但有弱排他性的混合产品 II[ 6]. 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 公共产品是 这样一类产品, 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 并不导致 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 , 而排除任 何个人对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 他性的) . [ 7]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 产品一般可按竞 ・

5 1 ・ 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产品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这种 产品) 和排他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产品可以阻止另一 个人使用这种产品) 的程度不同分为三类: 一是纯公 共产品, 即那些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 品;

二是私人产品, 即那些完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的产品;

三是准公共产品, 即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 产品之间的产品, 它具有不完全竞争性和不完全非 排他性, 或者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或者具有排他 性和非竞争性.国家审计信息是国家审计运动状态 和存在方式的反应, 是国家审计工作的一种产品, 国 家审计信息也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和 私人产品.

(一)纯公共产品 国家审计信息中的纯公共产品是指国家审计信 息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完全非排他性的那部分信 息.它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依据相关法规, 审计 署必须主动公开的审计信息.我国有关审计公开的 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审计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 《审计机关 公布审计结果准则》 、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 法》 和《 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等.根据《审计 署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的规定, 以下信息属于主动公 开的信息: ( 1) 审计署职能及机构设置情况;

( 2)审 计法律、 法规、 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 3)审计工作 发展规划及重要会议内容;

( 4)审计业务工作;

( 5) 审计行政管理;

( 6)其他. 另外, 《审计署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也规定审计信息的公开形式, 以审计署 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 不定期对外发布《审计结果公 告》 ;

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

接受媒体采访. 以上审 计信息一经公开, 全体人民群众都可以使用.一个 人使用审计信息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审计信息的使 用量, 一个人使用审计信息也不可能阻止另一个人 使用它.显而易见, 这些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审计署 主动公开的审计信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 性, 因而这些信息属于纯公共产品.第二部分是没 有依据法规, 但审计署主动公开的审计信息.法规 通常具有滞后性, 审计实践的发展往往超前于法规, 因而那些根据审计实践发展的需要、 法规又没有明 确规定但必须公开的审计信息, 也属于纯公共产品. 例如, 审计署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审计知识栏目, 包括 中国审计概况、 审计知识问答、 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 本等内容.公开这些审计信息有助于加深公众对国 家审计的了解, 更好地促进国家审计部门与社会公 众之间的沟通① .

(二)准公共产品 国家审计信息中的准公共产品是指国家审计信 息中不同时具备完全非竞争性和完全非排他性的那 部分信息.这些信息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国家审计信息中依个人、 法人或团体申请公 开的信息.《 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对申请公开 审计信息的规定如下: 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需要 审计署主动公开信息以外的政府信息, 可以向审计 署申请获取, 但涉及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 的除外. 这种信息一方面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 即 任何个人、 法人或团体都可以申请公开, 公开后不会 减少信息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又具有消费的排他 性, 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申请 人才可以消费, 不符合一定条件的其他社会公众、 法 人或团体不能消费, 即消费的可能性上具有排他性;

二是一旦申请人的申请被批准和付费后, 申请人就 可以直接消费审计信息, 而排斥其他人消费这些信 息, 即消费的现实性上存在排他性, 这就是 选择性 进入 . 选择性进入 是指消费者只有在满足一定 的约束条件例如付费后, 才可以进行消费[ 8].可以 平等进入 的公共产品一般是纯公共产品, 而 选 择性进入 的公共产品一般是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 2. 在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传递的国家审计信息. 一是纵向的传递, 如审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审计任 务的下达和接受, 下级审计部门向上级审计部门汇 报的审计工作报告等.二是横向的传递, 即审计部 门向同级相关部门, 如监察、 工商、 税务、 纪检等部门 的情况通报. 3. 国家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传递的审计信 息.例如, 审计通知书、 审计报告、 审计意见书、 审计 决定书等审计信息. 4. 在一定范围内传递的保密信息.《审计署政 府信息公开指南》规定涉及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个 人隐私的信息不予公开.但这些保密的审计信息在 一定范围内可以传递, 如军队审计信息可以在军队 内部的高级领导中传递. 以上四类审计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 但排斥一定范围外的人使用, 因而属于 准公共产品. ・

6 1 ・ ①以下关于《 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的内容均来自审计署官方网站: www. audit. gov. cn/ n1057 / n1087 / n1372 / 1557771. html

(三)私人产品 审计信息中的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具有完全竞争 性和完全排他性的审计信息.一般来说, 国家审计 信息中属于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信息占绝大 部分, 但也有一小部分审计信息具有私人产品属性. 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依照申请人要求而公开的国家审计信息被 批准后就成为申请人的私人产品, 只有申请人可以 使用, 其他人不能使用, 因而具有完全竞争性和完全 排他性. 2. 二次开发的审计信息, 即信息服务主体对政 府原始的审计信息进行分类、 整理、 分析、 加工和研 究后, 再向市场需求者提供服务的信息.这些审计 信息属于信息服务主体所有, 具有完全排他性和完 全竞争性. 3. 只有审计署审计长知道的保密信息.保密 的审计信息只在一定范围内传递, 一般属于准公共 产品,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只有审计长一人知道这 些审计信息时, 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审计信息就 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例如, 审计长指示驻某地特 派办对某一金融企业进行审计, 审计结果直接上报 给审计长, 审计长认为审计结果中包含的保密信息 不能在一定范围内传递. 4.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信息.在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机关就审计报告的内容征询被审计单位负责人 的意见, 审计报告的内容经过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 过滤 , 这些被 过滤 的审计信息只有被审计单位 负责人知道, 因而这些审计信息具有排他性.在审 计工作完成阶段, 审计机关通常根据被审计单位的 经营情况、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等情况, 出具审计建 议书, 以体现国家审计的服务职能.当这些审计建 议书只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知道时, 这些审计信息就 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

三、国家审计信息产品属性的变化 国家审计信息产品属性的变化是指纯公共产品 审计信息、 准公共产品审计信息和私人产品审计信 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以 下方面:

(一)一个国家的国家审计信息产品属性在不 同的时期相互转化 我国从古代已有国家审计, 当时审计作为加强 专制统治的工具, 最高统治者和审计官员形成委托 代理关系.国家审计对最高统治者负责, 审计结果 向最高统治者或审计官员报告, 审计结果不向人民 公告, 即使有时候对一些官员贪污腐败的信息进行 所谓的 公告 , 其目的也是为了警戒人民, 而不是为 了满足人民的需要而公开的, 因而中国古代国家审 计信息属性属于准公共产品(在统治阶级一定范围 内传递使用) 或私人产品( 审计信息由特定的个别统 治者, 如皇帝或审计部门官员掌握) .随着中华民国 的成立, 民主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审计委托代理关 系发生了变化.广大国民和审计部门形成新的委托 代理关系, 审计部门受国民的委托对政府部门的受 托经济责任进行监督, 审计部门负有向广大国民报 告政府部门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责任, 因而需 要向国民公告审计信息, 一些在古代国家不能公开 的审计信息, 到中华民国时期可以公开了, 即一些本 属于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审计信息变成了纯公 共产品.民国时期在《政府公报》 、 《审计院公报》和《审计部公报》上公布了许多国家审计信息, 主要内 容包括国家审计法律、 国家审计内部会议、 国家审计 机构和人员情况、 国家审计过程和国家审计结果等. 这在我国审计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是民主审 计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长期处 于计划经济阶段, 一些领导在很长时期内不重视审 计工作, 政府也没有设置审计部门, 因而也就没有真 正意义上的审计信息.1983 年,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 国审计署的成立和审计工作的开展, 产生了许多审 计信息.但当时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的影响, 大多数审计信息都不公开, 一般只公布与审 计相关的法规, 审计部门很少主动公开审计结果, 因 而大部分审计信息都属于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2003 年,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 例》 、 《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等法规的颁 布, 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公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属于纯公共产品的国家审计信息范围逐渐扩大, 属 于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审计信息的范围正在逐 渐缩小. 再如, 美国的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