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2-12-18 |
一、 在现代农业经济领域, 田间直接收获, 用作加工原料的主要是青梅 而不是黄梅, 青梅已成了梅种植业的产品乃至整个产业的通称, 获得了广义的概念.
二、 在人们的实际 生活中, 青梅的直接使用率要远高于成熟的黄梅, 古今皆然, 文学中的相关描写也要更多些.
三、 青梅青 翠玲珑, 气味青鲜, 更富美感和诗意, 使用这一称呼有着鲜明的感染力.因此我们放弃概念的严谨, 将青 梅作为整个梅子的代表.我们相信, 下面的论述也可以证明这一选择是十分恰当乃至必要的.我们的 论述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 梅酸之喻 以味觉来比喻人的心理感受, 是世界各民族语言、 文学中普遍的现象, 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如人们 口头常说的人生 酸甜苦辣 ,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苦、 酸、 辛三味形容人的身心痛苦, 自古以来就 是汉语表达的通语常言, 魏晋以来即极盛行.以酸指人情痛苦, 出现较早, 战国楚人宋玉《高唐赋》 即有 孤子寡妇, 寒心酸鼻 , 汉淮南王刘安《屏风赋》 有 思在蓬蒿, 林有朴, 然常无缘, 悲愁酸毒 之语. 魏晋以来, 酸与辛、 苦之味, 或与悲、 楚、 痛、 寒等状词联言表达人的痛苦感觉十分普遍. 而梅实, 即通常所说梅子, 以酸味浓重著称, 远胜于古言 五果 中的李, 后世至有多食坏齿、 损脾、 伤骨的说法. [2 ]( 卷一九) 在食用醋正式出现之前, 梅子是人们获取酸味的主要食材 , 《尚书》 即有 盐梅和 羹 的说法, 西汉 《淮南子》 载有 百梅足以为百人酸 的谚语.因其风味独特, 人们一直乐于采集、 种植 食用, 在我国的水果中居有一定的地位.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 梅子总是酸味最典型的代表. 正是由于梅酸的典型性和常识性, 食梅就成了人们表达悲愁之情极其现成而简明有力的比喻.最 早明确使用的是南朝诗人鲍照《代东门行》 , 该诗抒写游子羁旅思乡之苦 : 野风吹秋木, 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 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坐, 忧人不解颜. 以食梅、 衣葛比喻、 渲染生活的悲苦与凄凉.唐 白居易 《生离别》 有更进一层的形容 : 食檗不易食梅难, 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 苦在心兮 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 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 梅酸檗苦甘如蜜. 檗, 即黄柏, 与黄连 同属传统中药中的苦寒之品.这里与梅子一起作为苦、 酸二味的代表, 譬喻离别远行的怆痛.正是由于 两位名家起头引用, 此后食梅之酸就成了心酸情苦的重要喻词.类似的譬喻还有荼之苦、 冰之寒、 姜桂 椒蓼之辛等, 如唐张| 《吏部侍郎山巨源奏称, 选人极多, 缺员全少, 等邑之色, 书判不公, 词学优长, 选 号复少 ……》 食梅衣葛, 无以暴其寒酸;
咀蘖餐荼, 不足方其辛苦 , [3 ]( 卷一七二) 合用四物形容生活之穷 苦.这类方式既见于人们的日常表达, 也多用于诗文写作, 共同构成了一套极为简洁质朴而又强力有效 的说法. 此类比喻出于生活常识, 有着乐府民歌式的通俗、 朴素风格, 在伤春怨别一类的女性题材、 乐府体诗 歌中频频可见.如北宋晁说之 《拟古与韩集叙别》 : 食梅令人酸, 食冰令人寒……黄蘖染素丝, 苦浸为 别离.别离近不远, 后会犹未期. 南宋周端臣 《古断肠曲》 : 连花折得青梅子, 怕触心酸不敢尝. 元李 元 《西湖竹枝词 》 : 燕子来时春又去, 心酸不待吃青梅. 明刘琏《自君之出矣》 : 自君之出矣, 欢娱共 谁伍.思君如梅子, 青青含酸苦. 清黄图《闺情》 : 妾心自是难相掉, 一种离情梅子酸. 清王韬《读 曲歌 》 : 树下见郎来, 抛个青梅子.郎莫嫌梅酸, 妾心亦如此. 都属乐府古意式的抒情. 同样起源于民间音乐的词曲创作中更为常见, 比如宋吕滨老《南歌子》 : 夜妆应罢短屏间, 都把一 春心事付梅酸. 陈著 《沁园春・次韵侄演自遣》 : 老后时光, 眉间心事, 恰似怕酸人看梅. 明郭勋《一 枝花・春信 》 : 梅如豆, 便和我一样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