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我不是阿L | 2012-12-25 |
而艺术视角 的转换, 则是一种突破. 这种突破的标志, 是艺术视角的把握究竟是向外, 还是向内. 所谓向外, 指的是诗歌的抒情主体虽然也 不是没有自我意识, 但极其稀薄, 主导方向 是向外的, 包括被动地进行客观世界的描 绘. 而所谓向内, 则是直指内心, 怀抱清醒 的自我觉悟, 以诗的笔触, 对人的心灵内在 世界进行强而有力的探寻与表现. 如果用诗的眼光究竟是观望还是凝视 作为衡量高低的尺度, 赵丽宏过去写作的 一些诗歌, 还没有完全摆脱观望的痕迹. 而 《疼痛》 则完全不同, 已经不仅是观望, 还经 常是夺人眼球扣人心弦的凝视. 凝视即是向内探索的表现. 这也可以 用 《疼痛》 里的 《凝视》 一诗来加以渲染. 这 首诗, 最可玩味的是一开头的 无形的光 . 这 无形的光 , 凝集在某一点 , 没有亮 度和声息, 却有神奇的能量 . 接着, 作者写 出这道光在 冷峻时 和 灼热时 的状态, 最后是 四面八方的聚焦, 能穿透铜墙铁 壁, 让被注视者找不到藏身之处 . 凝视的 结果, 被注视者已无藏身之处, 充分说明 了凝视的深入和彻底. 这是诗人描绘的 无形的光 , 但也不妨移用为作者的写作 意向, 是作者在诗歌艺术上不断向内探索 的强光. 就此而言, 作者无疑是在有意识地 对自己的诗歌书写进行有效的突破, 于是 别开生面. 三 《疼痛》 里的
50 余首诗, 有的直接抒发 疼痛 , 有的是 疼痛 的间接抒发. 还有几 首看似对 疼痛 未曾涉及, 但实际上和 疼痛 存在有机联系. 使这些篇章得以进行诗 的飞翔的意象, 大都赋予了象征的意义. 显 而易见, 《疼痛》 这部诗集富有强烈的时代 精神. 时代精神的具备, 使诗集在内容上的 支撑显得结实坚固. 而诗集在时代精神的 体现上, 更多的不是采取现实主义的手法, 而是俯拾皆是地借助于象征主义的功用. 注重类型性的象征意味, 是现代主义艺术 的重要特点. 这一点, 诗集里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疼痛》 这首诗. 此诗一开头即以 无须利刃割 戳, 不用棍棒击打, 那些疼痛的瞬间, 如闪 电划过长空, 尖利的刺激直锥心肺 这样的 句子, 造成一种带有恐怖色彩的疼痛的氛 围. 但这种疼痛, 显然不是指向生活中一般 意义的疼痛, 而是会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引 起对于时代伤痛与社会弊病的联想, 同时 联想到的还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个人精神之 痛. 联想一旦产生, 疼痛 的象征作用便脱 颖而出. 在直接或间接地描写 疼痛 的其 他诗篇里, 也不时地呈现种种具有象征意 味的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 这部诗集以 疼痛 为名, 这本身就是一种象征. 书名用象 征, 内中的许多诗篇也用象征, 这实际上是 在提醒读者, 无论是就整体结果还是局部 效应, 象征的意义在引领或者激发着诗集 的审美主旨与思想倾向. 因此可以这么说, 象征主义在 《疼痛》 里的布置和释放, 不仅 在艺术作用上呈现出难能可贵的奇异色 彩, 而且在作品思想内容的掌握上, 也令人 滋生一种推波助澜的美好感觉. 除了象征主义的出色存在之外, 《疼痛》 的另一艺术特色是陌生化效果的产生. 就诗歌而论, 陌生化效果可以表现为多方 面, 还可以表现为多层次. 一诗在前, 构思 的独特, 章法的奇峻, 诗句的异样, 这综合 的陌生, 能使审美结果别有天地, 而将诗篇 推入清新别致、 高标独特的优美境界. 诗集 《疼痛》 从总体上看待, 作为题材, 并非完全 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