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 2013-01-05 |
2015 年赴天津参 加民间读书聚会, 听他说起钱币市场的情 况,才晓得他也是一位泉友,顿生相知恨晚 之慨.后来陆续在微信上看到他的 说洋钱 系列,借钱币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人物,见识 情趣,文采襟怀,都非我所能及,我原本打算 写写外币收藏的念头,就此打消. 这部《中国钱币的故事》,则充分呈现了 罗文华中国钱币的收藏之富与鉴识之高. 尤为难得的是, 著者没有局限于钱币文化 的研讨,而是以古代钱币为切入点,深拓其 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时代信息,将读者引向更 为广阔的历史与文化之旅.可以说这是一部 视点独特的读史随笔, 也可以说是从钱币 学、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的中国略史.而可触 摸、可欣赏的古代钱币,与钱币相关的人物 和故事, 则为悠远的历史增添了一分生动和 温情. 古钱币收藏一向被视为文人雅玩,但真 正能玩出文化成果来的人,委实不多. 中国古代钱币,不但是东方钱币文化的 代表, 在世界四大历史货币体系中独具一 格,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 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历史观、审 美观和艺术观. 其涉及传统文化的范围之 广,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中国的金石学由 钱币学肇端,货币史更是离不开钱币学,而 考古学同样不能忽略钱币研究;
与古钱相 关的典章制度以至故事传说, 体现着当时 的社会文化心理;
古钱上丰富的语言种类, 印证着中华民族由众多民族汇聚融合的历 史;
而古钱上的文字按时代排列出来,就是 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体书法 史……倘若从大文化的角度看, 古钱的度 量与重量,是记录度量衡制度变迁的实证;
古钱的冶铸水平,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冶 铸技术发展的实证;
古钱的币材、精粗和大 小轻重, 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晴雨 表;
邻国之间钱币的相互影响与流通,是各 国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反映―― ―毫无疑问,中 国的古代钱币不仅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同时 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产物. 不夸张地 说,钱币学可以算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出现 的 边缘科学 ,甚至可能是 边缘 牵涉最宽 泛的学科之一. 对于中国如此丰厚辉煌的钱币文化,相 应的研究工作则未能尽如人意. 长期以来, 常见的多是钱币收藏方面的介绍,销行最广 的则是评级定价目录.高水准的钱币学专著 虽时有问世,但与书画、陶瓷、玉石、版本以 至家具等门类相比,可说微乎其微.像《中国 钱币的故事》这样着眼于钱币文化的传承与 弘扬,能够融钱于史、以史说钱、出深入浅、 游刃有余的著述,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该书作者有此成就,一方面基于他多年 厚积的史学功底, 特别是能以现代思维重 审史事,不囿于旧说;
一方面也得益于他长 期生活的天津, 不但是中国近现代钱币制 造的重镇, 也是近现代钱币收藏与研究的 重镇.从袁寒云、方地山到唐石父、邱思达, 在中国钱币学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 不仅是天津收藏界的骨干人物, 且与各地 泉友多有交往, 能够及时了解国内钱币学 界的信息和最新成果. 二三十年来迅猛发 展的城乡建设中,出土了大量古代钱币,其 中不乏珍品与新品, 对于钱币学研究也提 供了新资料.而他对外国钱币文化的广泛了 解, 也成为深入理解中国钱币文化的参照. 这对于有志于钱币学和钱币文化研究的人, 都有启示意义. (作者系作家) 《中国钱币的故事》序 薛冰 书名:《长长的路 我们 慢慢走》 作者:余光中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该书精选余光中散 文36 篇, 包括游记见 闻、 感情经历、 生活智 慧、人情世故、文化随感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