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2013-02-18

3 个人, 文盲成群啊! 在村前街中段路南一处老房子 旁边, 我们停下了脚步.我仔细打 量这座房子, 房高不足

2 米, 墙体一 半蓝砖、 一半土坯,方格木窗古朴 素雅,靠窗处放着一张四方桌,桌 子上落着一层厚厚的灰尘.父亲指 着这座房子说:

1948 年秋天,咱 们这里解放了.后不到一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五星红旗在中 国大地上高高飘扬.社会制度的改 变,让昔日的乡亲们翻了身,第一 次做了土地的主人.随后的几年, 过去的纯土坯房不见了,随之而起 的是半砖半坯的房子. 父亲闭目 沉思,眼角里流出了晶莹的泪滴. 我知道,记忆将父亲拉回了那个火 红的年代.父亲抚摸着老房子的木 窗说: 这座房子就是

1956 年建的, 也代表着咱村的第二次变迁.在这 之后, 村里办起了扫盲班, 建了小 学, 文盲人数大幅减少.更让人高 兴的是, 村里出了一个师范生和一 个本科生. 说到这里, 父亲呵呵地 笑了. 我是

1963 年出生的人, 小村在 这之后的历史我是清楚的.20 世纪80 年代后,国家就像是睡狮猛醒, 人们策马扬鞭, 给小村带来了历 史性巨变的机遇.农村实行了土地 承包责任制, 过去亩产三四百斤小 麦的土地, 变成了亩产千斤小麦的 高产田.脑子活络的办起了养猪 场、 石膏板厂等企业, 村里的人一边 种地、 一边在这些企业里打工, 就连 附近村里的村民也来小村打工挣钱 了.几年时光, 村民建起了砖瓦结 构的漂亮新房, 起居室、 厨房、 储藏 间功能分割、 单独使用;

房间里有了 天花板, 室内室外的泥地成了水泥 地, 平坦、 整洁、 亮堂, 村民家里的电 器一应俱全.前几年, 县财政拨款、 村民集资, 前街后街修了水泥路, 装 上了路灯, 街道两侧栽上了四季常 青的树木, 这已是小村的第三次变 迁了.1983 年7月, 我考入郑州煤 校,离开了故乡, 一直到现在.故乡 越来越好;

而我久居小城, 离故乡越 来越远. 现在的小村, 几乎找不到先前 村庄的影子了,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的砖瓦房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居住 要求了, 他们要建别墅和楼房, 进一 步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小轿车、 摩托车和智能电器等高档商品进入 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农家子 弟考上了本科,还出了3个博士.村民耕、 种、 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结束了自古以来弯腰弓背劳作的历 史.小村百姓的日子一年一个样, 小生活充满阳光.悄然间, 小村正 在迎来第四次变迁. 从村西的健身广场到前街, 再 到后街, 我和父亲随意溜达着, 内心 激动.我想, 共和国成立

70 年了, 小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就是中国 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靠的就是优越 的社会主义制度, 靠的就是村子里 的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 精神.小村的变化就是全国亿万农 民走上幸福生活的缩影. 平原上的这个小村, 是我亲爱 的故乡, 随着她的不断变迁, 我的父 母、 我的亲人, 可敬可爱的乡亲们, 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在我生命中刻骨铭心的 路有五条, 第一条是老家村 子中的那条路. 我的老家在龙安区东北 角, 是个小村子,

2003 年区 划调整之前, 北与安阳县曲 沟镇交界, 东与东风乡交界, 号称 三不管 地带, 交通闭 塞、 经济落后.村子三面环 坡, 地势成 凹 型.20 世纪

60 年代, 村南坡上挖了一条 五六建设渠, 由于土渠渗水, 村子内外水脉很浅, 随便在 哪踢上几脚就能踢出水来. 家里的土炕常年是湿漉漉的, 泥泞的街道一年干不了 几天, 母亲给我做的布底鞋, 都是穿不了一个月鞋底就沤 烂了, 一块一块往下掉.我 们村子是东西临村上王家岭 煤矿拉煤和进城的交通要道, 那时候大马车还是铁轮, 要是刚下过雨, 路面就会被 碾出深深的泥沟, 有时候行 人一不小心陷进去, 腿都拔 不出来.待路干了, 路面坑 坑洼洼, 车走咕哩咕咚响, 人 走崴脚脖子.外村的大闺女 寻婆家, 媒人一说是我们村 的男孩子, 嘴撅得能拴住一 头驴.村里的光棍汉一年比 一年多.后来时兴打工挣钱, 年轻人慢慢地都出去打 工了, 只留下老辈人守护着 老祖宗留下的这片家园.几 十年来, 村民渴望能像城里 人一样, 走上平展的水泥路, 渴望能穿一双干底鞋, 可惜 每次有干部提议修水泥路, 都被资金不到位而搁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