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 2013-04-05 |
8 2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人,通讯院士7人、中华技能大 奖2人、全国技术能手7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161人.航 天科工历来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十二五 期间, 1支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共评选3支团队,央 企仅航天科工1支入选),4支团队入选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 新团队,并先后评选建设87支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团队. 6.双创特色逐步形成 通过实践探索,航天科工已初步构建形成特色鲜明的高 科技央企双创生态环境.一是立足高端,航天科工开展双创 的主攻方向定位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能够产生广泛 的资源带动效应、产业辐射效应和创新人才集聚效应;
二是 聚焦创新,航天科工将双创的重点聚焦于 互联网+智能制 造技术 、 互联网+应用性基础技术研究 两个领域,形 成的创新成果、经验模式、创新人才既能够满足企业由传统 装备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能够在未 来形成相当规模的新经济业务,还可以服务于 中国制造
2025 的顺利落地;
三是基础坚实,航天科工深厚的产业背 景、优质的品牌影响力和遍布全国各地的产业资源,能够为 双创工作开展提供体系化的支撑服务,这是社会上普通的孵 化器平台难以比拟的优势,也是吸引优质、高端双创创客和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四是保障有力,航天科工在双创生 态环境打造过程中,始终关注内部资本的聚集和外部资本的
9 引入,目前已经联合社会各方筹集组建多支投资基金(含双 创项目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逾100亿元,同时航天科工 充分发挥内部资金集中管理的便利条件,为创新项目提供小 额贷款服务,并每年从利润中预留1%作为集团内自主创新的 专项经费,经费额度逐年提升.
二、建设原则、目标与总体思路
(一)建设原则 1.大力扶持在岗创新、在职创业,形成 主线创业创新 与多维创业创新 相互促进的局面. 航天产业是大系统工程产业,在持续提升主线创业创新 能力的同时,通过大力扶持在岗创新、在职创业,形成多维 创业创新的强大支撑,着力构建 体系与大系统主体创新+ 专业技术多维度双创 为主要特征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 我国武器装备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积极推进不同创客团队间的协同创新,促进各类资源 间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着力搭建集团内部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在保护国家秘密 的前提下拆除内部企业与社会企业间联合创新的 数字围 墙 ,在加大自身科研基础设施、通用性仪器设备等创新资 源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智力与创新资源,并 联合地方政府、其他双创示范基地、科研机构、大中小型企
10 业以及社会服务型机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协同创新、 共同发展. 3.主动承担先行先试任务,真正发挥示范基地的试点带 头效应和辐射牵引作用. 在总结提炼现有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以 敢为人 先 的勇气,大胆推陈出新,积累创造更多的新做法、新经 验.按照 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 的原则,及时发现、 总结、复制、推广有效的经验模式,真正发挥好示范带头和 辐射牵引作用. 4.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传统的思维桎梏和僵化 的体制机制障碍. 从双创需求出发,加强示范基地各项双创政策措施的针 对性和准确性,着力破除制约双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 实解决双创面临的瓶颈问题,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的具体化、 可操作、能落地、出成果. 5.继往开来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广泛调动和激发全社会 双创潜能. 充分发挥航天科工创新能力、创业氛围、行业资源以及 航天精神和传统文化等方面优势,积极构建有利于 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 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 主体的双创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