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9-07-29
2010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91

第六章科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科技进步科技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与节能减排 科技进步

第六章

第一节 主要政策及工作进展

一、 科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二、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第二节 研发进展

一、重大基础科学研究

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第三节 产业化与示范应用

一、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

二、技术推广及产业化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0

2010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92 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 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确保国家 十一五 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促进节能减排、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十一五 期间国家相关部门积极部署、加快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 排科技创新,先后启动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和节能减 排全民科技行动.

各项工作进展良好,成效显著,为实现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05 年下降 40% ~ 45% 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主要政策及工作进展

一、 科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启动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 针对应对气候变化内政外交的重大问题,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

2010 年3月启 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专项共设置

9 个项目,计划投入经费约 1.1 亿元.专项形成了每 两周召开一次会议的专家会商机制,对谈判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和国内履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已经形成分析报告近

20 份.这些报告为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实现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 动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维护我国未来发展空间和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开展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和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

2010 年,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研究,对 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全球气候变化有关评估方法的评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采取的行动及成效等

5 个方 面进行了深入评估和研究,形成了

140 余万字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 鉴于适应气候变化的现实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在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 全球 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大项目中部署了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任务.组织了

2010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93

第六章科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国内

50 多位气候变化领域的知名专家,系统评估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现状与需求,探讨 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要结合脆弱领域和不同区域编制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行动方案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研究》报告. 编制 十二五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2010 年,科技部联合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 十二五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分析了气候变化的形势,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与目标、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和 保障措施,对 十二五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 承办

2010 年政府间地球观测组织(GEO)部长级峰会

2010 年11 月5日,由政府间地球观测组织(GEO)主办、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承办的

2010 年GEO 部长级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

50 个国家和

40 个国际组织的近

500 名地球观测 领域的政府部长和代表,共同围绕 综合观测、数据共享、信息服务 主题展开了讨论,共同 谋划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的建设与发展,并审议通过了《北京宣言》 . 展示中国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成绩

2010 年11 月29 日至

12 月10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6 届缔约方会议、京都议定 书缔约方第

6 届会议、公约附属科技咨询机构和附属履行机构会议、特设工作组会议在墨西哥 坎昆召开.在中国展台上,科技部组织编写的《2010 科技让世博更精彩》 、 《发展中的清洁能源 科技》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中国》 、 《燃料电池汽车》 、 《南南科技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 、 《中国科技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非洲环境技术合作项目介绍》 、 《南南科技合作应 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手册》等资料广受欢迎,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科 技行动及取得的成绩. 获取世界首张南极土地覆盖图 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指示器和放大器,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国家

863 计划的支持下, 我国科研人员加强了对南极地区地表、冰川、海冰等的变化监测,成功绘制了 1∶10 万全南极洲 土地覆盖图,这是世界首张南极土地覆盖图,也是我国自主掌握的首批关于南极洲的重要科学 数据. 推动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为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按照 巴厘路线图 的授权前进,我国积极承办了《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特设工作组第

14 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第

12 次会议,为各国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0

2010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94 开展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2010 年3月25―26 日,科技部、外交部、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东亚峰会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专家研讨会,探讨了东亚峰会成 员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有效行动和措施,有力促进了本地区的务实合作.2010 年8月6日, 科技部在兰州召开了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讨会,总结了中国在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南南 合作方面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推动了科技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南南合作.2010 年10 月8日, 科技部在天津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科技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合作国际研讨会,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 南南科技合作的需求、机制、能力建设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的科技合作.

二、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成功举办 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

2010 年11 月18―19 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 中国气象局等

6 个部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 科研机构、企业界、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

500 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从多个角度 对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和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

深化了各界关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应对气候变化 中关键作用的共识 ;

宣传了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 的有目共睹的成就. 进一步完善污染减排科技支撑体系

2010 年, 环境保护部完成了

111 项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发布清洁生产标准

4 项, 公布了

124 项标准征求意见稿(包括

2 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其中,针对行业突出的结构型污 染问题,以 两高一资 行业和 三湖 地区优势行业为重点,发布了

11 项适用于重点行业和 污染源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了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并配套出台了火 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脱硝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 ;

首次在硫酸、硝酸工业污染 物排放标准中设置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

完成《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工作, 提高稀土工业环境准入门槛 ;

提出了《关于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 十二五 期间 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了思路和技术标准准备. 推动中欧清洁生产国际合作

2010 年3月17―18 日,科技部与欧盟科研总司在北京召开了中欧清洁生产技术研讨会,对2010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95

第六章科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科技进步采矿、钢铁、水泥和化工四大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中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以及在实际生产过程 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讨,并重点讨论了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开发、现有工艺优化、产品生命周 期评估和新功能材料的分离与应用等方面的合作.2010 年11 月5日,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 心与法国全球环境基金在法国巴黎签署了 中法农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试点与能力建设 项目合作协议,将重点开展四川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完成户用沼气、竹 子再造林和保护性耕作

3 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推进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

2010 年11 月14 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召开.双方 均对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已经取得的进展给予积极评价,并探讨两国在医药卫生等领域 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推广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成功经验.会上双方还确认了中美清洁 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框架下三个优先领域的产学研联盟,并就中心的运行、管理和未来工作计划 等达成了初步共识. 编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完成了酿酒、发酵、造纸、皮革、制糖等

5 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 行方案编制工作,其中酿酒、发酵行业作为第一批推行方案

2010 年2月已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正 式发布. 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推动企业节能减排 十一五 期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