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 2013-06-23 |
20 年~24 年仅海外粤侨汇款每年就达
3 亿元左右. [6 ] 抗日战争爆发后, 由于华侨所在各国 局势日趋动荡, 商业萎缩, 交通阻滞, 侨胞均纷纷结束在外之经营, 将产业交卖, 挟款回国, 所以抗战爆发 前后侨汇一年一年的增加.1940 年仅广东梅县一县已超过
1 亿元.原来我国侨汇资金大部分都会流 到香港和广东二地, 但自欧战爆发之后, 香港统制外汇比较严格, 因此资金出现逆流现象, 反从香港源源 不断的流入上海.如1940 年4月到
7 月间, 香港流到上海的资金约有法币十二万万元以上. [5] ( P19) 广东 早在
1938 年10 月就被日本人占领, 从此华侨汇款就很少汇入广东.此时, 上海则成为全国所谓的 繁 荣孤岛 , 因此侨汇资金大都以上海为避难所. 6. 战时军费浩大, 政府滥发行法币, 通货增长.据有关资料,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法币发行指数如 下统计表. [7] ( P283)
2 0
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年1937.
6 1937.
12 1938.
12 1939.
12 1940.
12 1941.
12 1942.
12 1943.
12 1944.
12 100
116 161
305 559 1,
075 2,
442 5,
357 13,
557 1944 年同
1937 年相比, 法币发行量增加了
135 倍多, 但增加的法币并没有成为银行的存款并通过 银行变为产业领域或生产领域的投资, 而是进入了流通领域.如以中、 中、 交、 农四行
1937 年存款为
100 的话, 到1942 年仅为 587. 4, 四年多中只增加了不到
6 倍, 而同期法币发行量增加了
24 倍多. [8] ( P24) 当年章乃器先生就指出 : 由于战后财政手段不能消减军需膨胀, 至今战时通货转变为游资 . [5] ( P25) 也 就是说大量增发的通货直接变成了游资, 其中一部分向上海聚集.随着滥发的法币越来越多, 各地游资 的不断增加, 流入上海游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二、 抗战初期上海游资增加及其规模 抗战初期上海活期存款的迅速增加是游资剧增的重要标志.因为, 一方面由于战争, 人心惶恐, 银 行存户力求其存款保持流动状态以便随时抽走、 转移, 所以以前的定期存款, 绝大多数变为活期存折. 另一方面存入银行的这些活期存款, 因为没有正当的投资出路, 银行本身也会把它运用于短期投机活动 以求保值、 增值.沪战爆发后, 上海各银行原有的定期存户纷纷提存改为活期.以上海银行与浙江兴业 两银行为例, 仅1937 年7―8 月上海银行一家银行就约提存二千五百万元, 占存款数的百分之十六以 上;
浙江兴业一行, 提存一千七百万元, 约占存款数的百分之十七以上, [9] ( P8) 提款数额巨大.据有关资 料,
1938 年上海浙江同业、 浙江实业等五家主要华商银行, 活期存款总额为 3.
14 亿元, 定期存款总额为 1.
07 亿元, 活期已占存款总额 74% 以上.上海
11 家主要银行
1937 年定期存款还占 60% 的比重, 但之 后逐年快速下降, 到1942 年比重下降到 20% . [10 ] 孙礼榆在
1940 年9月《申报》 发表的《处理游资与打 击投机》 一文中指出 : 银行存款……现在名之为游资, 实因为其存款性质的变化.过去中国通货信用 卓著, 各银行的存款中, 定期存款必占半数以上, 现在资金的增加均为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在存款总额的 比率己达 80% 左右 . [11 ] 也就是说银行存款的 80% 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变成了游资.据粗略统计, 到1940 年初上海各华商银行存款的总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