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yy888555 | 2013-06-26 |
想的是如何催生, 让母鸡多下蛋, 多孵些能 下蛋的小母鸡.无限制地扩张, 想当然地 开发, 没有底线地包装, 使名山越来越不像 名山, 倒像名山秀了;
名山名在名胜, 名胜 却被偷梁换柱, 弄得不像名胜, 倒像名胜复 制品了;
名山名在名木, 名木死了却再造一 棵名木, 使名木寿终正寝了犹自欺世盗名;
名山名在名人, 名人却被泥塑的各路神仙 挤兑得没有立身之所, 只能备受冷落了. 本来传说就是传说, 偏要穿凿附会, 弄得煞 有介事似的;
本来没有传说, 偏要杜撰一些 故事, 比传说还离谱;
本来没有庙宇, 偏要画 地为牢, 塑几个土木、 水泥的神像, 再请几个 半路上出家的光头;
本来没有鬼神, 偏要让鬼 神附体, 到处乌烟瘴气;
本来神话故事多是小 说家言, 偏要拉郎配, 让神话和一棵树、 一壁 崖、 一尊石、 一座峰结婚, 这是哄人还是哄 鬼?游人多半不是少年儿童, 名山却多半像 小人书, 糊弄人都懒得三思而后行了. 当然了, 名山也委屈.既为名山, 便不 免为名所累.国人有一癖, 喜欢扎堆、 跟风、 凑热闹.名人有粉丝, 名山也有粉丝. 对名山, 是爱你没商量, 即使谈不上爱, 仍 要趋之若鹜.似乎是不去名山走一回, 就 不是出游, 就枉在了人世;
似乎是不和名山 照张相, 就不能证明张三李四王麻子曾经 到此一游 .故此, 多半的人只要出游, 不 假思索就直奔名山.就是个游, 为游而 游.不要问感受, 问也白问, 因为他们的回 答已经刻在名山的某个廊柱上了, 所刻的 就是那四个字: 到此一游 .当然, 少不得 前面加上刻者的尊姓大名. 既然名山如名人, 身不由己, 见不得, 还躲不得?不如就敬而远之, 不能让名山 清静 , 至少让自己清静. 霾 总有散的时候 因为有风还有雨 缘分也如这天空 来不及 思念 牵挂 却到分手的时候 痛也是一种享受 如雨 落下来 没成为泥土 却成了诗 情 也许一秒钟就离开 却要用一辈子忘记 但是 人还得有梦 因梦 才变得坚强 人还得有爱 失去了 就会孤独 心 也更需栖息的地方 否则 就会永远流浪 一秒钟和一辈子 黄义 阎保成 瓦瓦坛坛每次看到弥勒佛的大肚子, 我就会想 起家里的瓦坛. 这种大肚子的瓦坛, 父亲说家里原先 有两个, 一个用来盛面粉, 一个用来装水. 装水的那个瓦坛在我小时候玩耍时被我砸 烂了, 但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没有做过这种 坏事.问了母亲, 才知道是真的.刚学会 走路那会儿, 装水的坛子是放在厨房地上 的.对于一个无知的幼儿, 看到啥都稀奇, 手里拿着一小块砖头, 趴在坛子边玩, 手中 的砖头还不停地敲打着瓦坛.坛子终于烂 了, 我也被水冲倒在地上.打那以后, 家里 只剩下装面粉的坛子了. 这种坛子, 在我上中学时见过不少, 不 管是大的还是小一点的, 颜色都一样, 不曾 有别的色.坛子的颜色跟房上的瓦片相 似, 于是人们就喜欢称之为 瓦坛 . 这种瓦蓝的坛子, 在我年幼的时候, 几 乎家家都有, 只因它是土烧制的, 不结实, 很容易碰烂, 能存留下来的甚少.现如今, 在一些乡村里偶尔还能见到. 多数的瓦坛都是素面, 但我家的瓦坛 却与别人家的有点不同.大肚上凹刻着两 株兰草叶子的图案, 多了这几片细长条的 叶子, 瓦坛失去了土气, 有了一丝灵动.入 口处伸展出一指高的檐, 坛口用凸起的麦 穗图案堆积了一圈,看上去多了几分秀气.搬动时需双手托住坛的底部, 小心翼 翼, 一旦寻了合适的地方放好, 轻易是不移 动的.瓦坛的外观没啥好看的, 如果用心 揣摩, 便能看出其中奥秘.颜色虽然和房 上的瓦相似, 但其表面要比瓦光润细腻得 多.不论坛子大小, 高度和直径均为一比 一.这种尺寸, 搭配合理, 实现了它最大的 容积, 这是制陶人聪明才智的结晶. 为了怕我再打烂家中仅有的一个坛子, 父亲就把它放在高处, 不让我碰.这个 坛子里存放着一家人一个月食用的面粉. 面粉完全可以存放在别的容器里, 但没有 人愿意去做.那个年代, 小麦粉很紧缺, 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