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 2013-08-23 |
1911 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并入临清市)官庄一个农民家庭;
六岁以前在清平随马景恭老师识字.
1917 年(六岁) 离家去济南投奔叔父.进私塾读书,读过《百家姓》 、 《千字文》 、 《四书》等.
1918 年(七岁) 进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
1920 年(九岁) 进济南新育小学读高小三年,课余开始学习英语.
1923 年(十二岁) 小学毕业后,考取正谊中学.课后参加一个古文学习班,读《左传》 、 《战国策》 、 《史记》等,晚上在尚实英文学社继续学习英文.
1926 年(十五岁) 初中毕业;
在正谊中学读过半高中后,转入新成立的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此期 间,开始学习德语. 1928―
1929 年(十七岁至十八岁) 日本侵华,占领济南,辍学一年.创作《文明人的公理》 、 《医学士》 、 《观剧》等短篇小说,署笔名希道,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1929 年(十八岁) 转入新成立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
1930 年(十九岁) 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 、 《世界的末日》 、 《老人》及《玫瑰是多 么美丽,多么新鲜啊! 》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 世报》上发表;
高中毕业.同时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
1934 年(二十三岁)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毕业论文的题目是:The Early Poems of Hoelderlin.应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回母校任国 文教员.
1935 年(二十四岁) 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 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
9 月赴德国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史 米特(Waldschmidt)教授、西克(Sieg)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 罗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1937 年(二十六岁) 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
1941 年(三十岁) 哥廷根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Die Konjugation desfinitenVerbums in den Gat has des Mahavastu. 以后几年,继续用德文撰写数篇论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等学 术刊物上发表.
1946 年(三十五岁) 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系主任职任至
1983 年( 文化大革命 期间除外)
1951 年(四十岁) 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缅甸. 译自德文的卡尔・马克思著《论印度》出版.
1953 年(四十二岁) 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 年(四十二岁) 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 年(四十四岁) 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 亚洲国家会议 . 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参加 国际东亚学术讨论会 ;
译自德文的德国安娜・西格斯(Anna Seghers)短篇小说集出版.
1956 年(四十五岁) 当选为 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 委员;
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译自梵文的印度迦梨陀婆(Kalidasa)的著名剧本《沙恭达罗》 (Abhijnansakuntala)中译本出版.
1957 年(四十六岁)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 、 《印度简史》出版.
1958 年(四十七岁) 《1857―
59 年印度民族起义》出版;
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在苏联塔什干举行的 亚非作家会议 .
1959 年(四十八岁) 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