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2013-10-21

而放在今天,我会建议他们让孩子 直接出国读本科. 近十年来, 在笔者同事的孩子中, 也不乏考上了国内的

985

211 大学后而又到国外读本科的.这里当然有国人富裕程度提高的因素,但 我们的本科教育是否也需要反思? 上世纪形成的基本教育模式 世纪之交及高校扩招之前,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经验 与教训, 我国的本科教学质量其实是得到了世界认可的, 有着自己的模式特色. 那时,学界普遍认为: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性不够,但本科教育还是严谨扎 实的,因此理想的状态是国内上本科国外读研究生,国外的大学也乐意接收中 国的本科毕业生去读研究生. 回想当时本科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一, 小班教学. 当时师生关系很近, 系主任甚至能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第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 段论教学安排.结构化的课程安排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交替进行.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比如,我是学工出身,各种机床我都会开.第四,把毕业设计、论文当作重要的 教学环节.这是一种很综合的、任务型的、创新性的科学工作训练.第五,教 学要求很严, 课程较重, 学生的主要精力都在学习上. 这些, 就是我们很经典、 行之有效的本科教学模式,相信中年以上的人都比较熟悉. 此外,那时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社会实践和教学法研究,形成的老教师 授课、新教师助教制度,还有以教研室为核心的基层学术制度安排,其实都是 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 那时的主要问题是:专业面太窄,学习安排过于刚性,文理、学科间割裂 严重.比如,我本科学的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以后当老师,看到 国外的教学计划,机、电完全融在一起,而我们是割裂的.所以,后来我们开 始拓宽知识面,倡导素质教育,当然扩招后规模也就大了.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

2015 年第

10 期(总第

195 期)

2 欧美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的引入 当看到自身的问题, 特别是随着从欧美发达国家学习考察回来人员的增多, 大家认识到需要改革我们的大学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如大的方面有一流大学 建设、大学综合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通识教育等.这些改革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张也是相呼应的. 育人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看首先就是专业问题.新中国成立初的几 十年里,我国的专业建设学习的是苏联模式,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设置 过于刚性.而欧美体系下的专业概念其实是学科门类下的课程组合(program) 亦称主修(major) ,弹性较大,课程组合的方式因校而异,学生选课的自由度 也很大,因此有可能出现 一人一专业 的情况. 以美国为例进一步分析其本科教育模式的特点有:第一,通识教育为主. 美国的专业教育主要在研究生阶段完成. 第二, 学分制, 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 为了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投机性,有些学校提供的可选课程是模块式的. 第三,多样性.美国的教育权在州,大学又是个自治体,因此高等教育的多样 性特征鲜明;

第四,学习自主性.大学可以风格不同,但都有着规范和严谨的 学习要求, 学生的学习既是开放的又是严格的, 作业的信息承载量很大. 当然, 这种模式也有问题,那就是可能会参差不齐,所以有 最好的大学在美国,最 差的大学也在美国 之说. 为了支撑起这种教育模式,除了制度上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还必须有大量 的课程可供选择.因此,大学的课程产出也非常惊人――由科研构成讲座,由 讲座生成课程.当今 Mooc 的兴起,大家都说是信息技术的力量,我个人的看法 是那些优秀的大学聚积的课程量实在是太多了,又舍不得浪费,而要回馈给社 会、让社会共享. 我国高校的扩招不能是原有专业的简单膨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增加了学 校的办学自主权,因此一些短平快专业和名称时髦专业大量产生.这时的教学 计划其实多数是平面知识的叠加,构不成合理的结构,因此育人是不完整的. 旧模式的优点丧失了,新模式的缺点进来了,我们的本科教育选择了一条最容 易实现,但却是最不好的发展路径.这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问题. 政府和学界不是没有看到这些问题, 如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