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3-10-23 |
2 个极大值;
其次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 区, 尤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沿的和田地区, 是沙尘暴发生次数的高值区. 此外, 地形因素, 如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天山等, 对沙尘暴有明显的阻挡作用;
我国非沙漠地区沙尘暴天气现象明显减少.这至少说明: 良好的植被覆盖, 充足的土壤水 分对沙尘暴天气有抑制作用;
沙尘暴的发源地应在沙漠及其周边地区.
313 沙尘暴的时间分布特征 统计全国
1971 ~
1996 年各月沙尘暴记录情况, 一年中
3、4 和5月沙尘暴发生次数偏 高, 尤其以
4 月份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5 月以后沙尘暴发生次数急剧下降,
9 月和
10 月为最低.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高, 除了与一年之中春季风速较大有关外, 还与此时地 面开冻融化、气温上升、降水稀少, 使得裸露的沙土结构逐渐变得松散, 一旦有较强的天 气系统活动就很容易产生沙尘暴有关.夏季雨水相应增多, 风力减弱, 下垫面植被覆盖率 增高, 沙尘暴发生的机率也随之减小.秋季沙尘暴发生频率为全年最低.冬季地面冻结, 一 般来说大风难以将冻结成块的沙土吹离地面而形成沙尘暴, 冬季沙尘暴发生的次数也较少. 进一步统计表明, 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有
2 个多发区: 南疆塔里木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 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均在
3 月至
5 月;
发生频率最低的月份略有差异, 河西走廊为
9 月, 南 疆地区为
12 月;
北疆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在
5 月, 其次是
4 月和
6 月, 最低是
1 月.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
3 个区域均是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 夏季次之, 新疆冬季发生频率 最低, 甘肃河西走廊则是秋季最低.
4 沙尘暴移动路径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本文查阅的另一重要资料, 与《中国地面气象记录月报》相比, 《地 面天气图》中包含的我国气象台站数相对较少, 而且查阅也较困难.但它具有独特的优势: (1) 时间重复率高.当年逐日可提供
4 张地面天气图, 其他年份逐日可提供
2 张地面 天气图, 这为研究天气现象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包含邻近其他国家的有关气象信息.这有助于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研究沙尘暴天 气现象的发生、发展、移动路径和演变趋势. 根据《中国地面气象记录月报》 , 统计
1971 ~
1996 年发生在我国的逐次沙尘暴天气过
8 1
3 地理学报56 卷程, 得到具有
10 个 (含
10 个) 以上气象记录、影响范围较大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共
96 次, 查阅相应时期的 《地面天气图》 , 并绘制逐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动态演变图, 确定其移动路径, 发现入侵我国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其移动路径主要包括
2 条 (图 2): (1) 北路: 泰米尔半岛→西伯利亚中、西部→蒙古地区→新疆东部及内蒙古地区→华 北地区 (2) 西路: 西北欧→西西伯利亚→新疆西部地区→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河套地区、 内蒙古东部 图2沙尘暴进入中国的入侵地点及次数分布图 (1971 ~
1996 年) F ig1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nd2dust sto rm intruding areas in China and ti m es (1971 ~ 1996) 上述
96 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来自北路的沙尘暴沿着西起新疆东部的哈密, 东至内蒙古锡 林郭勒盟的中蒙边境入侵我国;
西路沙尘暴入侵地点集中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西北侧的喀什 至阿克苏一线和北疆伊宁至克拉马依一线 (图2).统计表明, 入侵我国的沙尘暴天气过程 中, 西路沙尘暴影响范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