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 2013-11-26 |
(五)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准确掌握全国农业生产系统的发布状况和 濒危程度. 按照 在发掘中保护、 在利用中传承 的思路, 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 加强对已认 定的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监督管理, 加大挖掘、 保护、 传承和利用力度, 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 要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 大力推进优秀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 加强大中小学生的国情乡情教育, 统 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 社会实践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支持发展 妇女手工艺特色产业项目.
(六)保护传统村落. 不断加强传统村落、 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 按照保持传统村落完整性、 真实 性、 延续性要求, 保护村落文化遗产, 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建立保护管理机制, 做好中国传统 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和监督. 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 强化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 推进农业与文 化、 科技、 生态、 旅游的融合, 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 发展主客共享的美丽休闲乡村, 加快乡土民俗 文化的推广 、 保护和延续.
(七)培育知名品牌. 在整合优化的基础上, 重点打造点线面结合的休闲农业品牌体系. 在面上, 继 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市、 区)创建, 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集聚区. 在点上, 继续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 在全国打造一批天蓝、 地绿、 水净, 安居、 乐业、 增收的美丽休闲乡 村 (镇) . 在线上, 重点开展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推介, 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 鼓励各地因地制 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创建与推介活动, 培育地方品牌.
四、 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落实创设.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 集体建设用地、 开展城乡建设 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四荒地 、 可用林场和水面、 边远海岛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 鼓励各地将休闲 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 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 举办住宿、 餐饮、 停车场等休闲旅游接待服务企业. 鼓励各地将中央有关乡村建设资金适当向休闲农业 集聚区倾斜. 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 先建后补、 财政贴息、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 度. 金融机构要创新担保机制和信贷模式, 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 鼓励社会
7 资本依法合规利用PPP模式、 众筹模式、 互联网+ 模式、 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 国 家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承和利用. 各地要加大投资力度, 组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 升工程, 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
(二)加大公共服务. 依托职业院校、 行业协会和产业基地, 分类、 分层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 员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科技支撑, 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一批设计研究中心、 规划中心、 创意 中心, 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平台建设, 加快构建网络营销、 网 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公共服务平台, 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 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 构建完善的休闲 农业和乡村旅游监测统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