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 2014-02-12 |
1 规划背景 1.
1 城市概况 1.1.1 地理区位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西北边陲,地处皖豫两省交界处. 长型版图,南北长,东西窄.地处东经 115°15′~115°32′,北纬30°0'
~33°0'
.西连河南省沈邱县,北靠河南省郸城县,东与安徽 省太和县相邻,南与安徽省临泉县隔河相望,南北长 58.5 公里,东 西宽 8.5 公里;
市域面积 667.3 平方公里.辖12 个镇(其中
2 个标准 镇)、3 个街道办事处、3 个乡,总人口 78.66 万人,人口密度为每 平方千米
1188 人,在安徽省各县、市中,是一个地域面积小、人口 密度最大的典型的县级小市. 界首市交通便捷,省道
308 线、界阜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横穿 市境中部;
省道
204 线纵贯全市南北,另有县道
4 条,乡道
23 条, 构筑了全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1.1.2 城市建设沿革 界首历史悠久.春秋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
512 年),楚筑养城 (阳城)于境中部颍河北岸;
秦始行郡县制,境北部置新阳县,建新 阳城;
北宋初年,境内有一沟为以颍州与陈州的分界沟,人们沿沟交 易,以偷逃官府税收,加之颍河漕运,市场日兴,遂置界沟镇,设界
2 沟驿;
元代改设界沟店,明洪武年间设界沟关,明末因界沟为颍州府 的边缘首集,始名界首集.这个过路店形式的小集镇,一直延续了几 百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界首成为躲避日 军侵略的场所;
民国三十一年(1942 年),迅速发展成界首镇(属 太和)、刘兴镇(属临泉)、皇庙镇(属河南省沈丘),时称界首三 镇;
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 年)10 月1日界首三镇解放,成立界首 市人民民主政府;
1953 年9月21 日撤销界首市,设置界首县,辖区 扩大,在原基础上,从太和县划来一个半区,从临泉县划来三个区;
1958 年11 月界首、太和县合并为首太县;
1959 年4月撤销首太县, 恢复界首县原建制;
1989 年12 月,撤销界首县,恢复界首市,隶属 安徽省阜阳地区;
1996 年1月起属阜阳市. 1.1.3 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界首市地处淮北平原西部,全境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无高山 低谷,为优质农业生产区.西北稍高于东南,南部沿泉河一带多为低 洼,自然坡降 1/7000~1/10000,海拔高度一般在 32.5~38.5 米之间. 地表多为沙质土壤,为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层,厚度 600~800 米.
2、气候特征 界首市四季分明,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适巾,光照充 足,无霜期长,光、热、水等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 14.7°C,最高 气温 40°C 左右, 最低气温零下 20°C 左右, 年日照时数 2173~2425
3 小时,无霜期
223 天,年降雨量 820~950 毫米,6~8 月份降水量占 全年降水量的 50%以上.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繁衍, 境内动植物十分丰富. 1.1.4 水文条件 市域内主要有颍河、泉河两大水系.界首市水系属淮河流域,境 内主要由颍河、泉河两大水系.其中颍河、泉河、界亳河、界洪河、 界临河、万福沟、曹田沟、北八丈河、南八丈河等是主要河流(沟). 区内沟河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更有两湾湿地保护区、莲浦湖湿地 保护区,风光秀丽.
1、水系 表1-1 界首市部分水系现状 河道 等级 河流 名称 宽度 (m) 长度 (km) 深度 (m) 河流 水质 河道功能 树种 一级 沙颍河 170-200 13.2
12 Ⅳ 航运、行洪 杨树 二级 曹田沟 20-50 5.6 3-5 Ⅳ-劣Ⅴ 生态、排涝 杨树 界洪河 30-40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