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4-02-21

13 「水利史」专辑 至道光时黄淮交汇的清口已经淤废,原本盱眙淮安段自 南而北流的淮河已经难出清口,屡屡在高家堰决口.不 得不在每年三月北上行漕时在这段黄沙堆积的水道上, 开挖起水塘,一塘一次放入上百只漕船,然后再开塘, 被称为「灌塘行运」 .如此艰难的过淮穿黄捱至道光六 年(1826)不得不试行漕行海运.咸丰元年至同治四年 (1851 ~ 1864) 太平军搅动半个中国,清廷平定动乱而元 气大伤,河工经费大幅削减.咸丰元年(1851)淮河改 道,五年(1855)黄河改道,长江以南漕路中断.太平 军踞有江南

10 年,江南运河亦中断,漕粮全部经由海运 北上.平定太平军后,以山东总督丁宝桢为首及山东籍 官员建议复黄河故道,重整漕运的议论在同治朝一时成 为主流 [1] .但是,光绪朝以李鸿章为首革新派大臣及江 苏地方官,则要停河运全部海运,其主张一时也引起朝 廷上下关注.两种主张在清末官场上各执一端不相上下 [2] .自同治朝起漕运以海运为主,年均运输量一百至二百 万石间,通过运河的只有长江以北漕米约年十万石.光 绪十三年(1887)黄河在郑州决口,主流经由贾鲁河、 涡河入淮.下游北行水道断流,当年全部停河运.次年,李鸿章主持郑州堵口,黄河重归北行水道.十五年 (1889) ,山东巡抚张曜请复河运,此后运量有所增加, 最多时达到二十万石,仍不及

18 世纪运量的 5%.而 维系这样的运量已是异常艰辛.工程失修多年,黄河北 行后张秋南北运口动辄淤塞.光绪二十年(1894)以来 两江总督张之洞、学士瑞洵等纷纷建言停漕,改以粮折 银.终止漕运可谓动了集权体制的根本,遭到户部坚决 图1清代通惠河上的水闸工程及行船场景( 《都畿水利图卷 ? 通惠河》局部, (清)弘J 绘) 图218 世纪黄淮运交汇的清口( (清)乾隆时期英国访华使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绘) Vol. 46, No.

1 February

2019 土木水利 第四十六卷 第一期

14 中国水利近代行政体制变革到现代水利的演变 反对.二十四年(1898)庆亲王奕辽献喙庑鞯壑背虏 可,称河运、海运同停,江南沙船及山东沿河穷民、津 通同时失业,变革不可太急;

二是北京已经米价高涨, 闾阊乏食,停漕将更人心惶惶.由是罢漕呼声高涨,依然「皆不许,仍照常起运」[3] .次年,山东、河北义和团 起,阻断山东以北运河.光绪二十七年(1901)被迫废 粮折银,粮食调运全归於商办.次年撤漕运总督,两千 多年的漕运制度终於走到了尽头. 清末漕运走向直接关乎以保障运河畅通为目的的河 工体系存废.从中央到地方河工管理制度解体的开始应 是咸丰十年(1860)即淮河改道

10 年、黄河改道

5 年 之后,裁江南河道为发端.是年裁江南河道及隶属淮 扬、淮海二道,并淮徐河道改为淮徐扬海兵备道,仍驻 徐州,兼管原三道所属河工.将黄河原徐州至淮安各厅 所属之管河州同、州判、县丞、主簿、巡检等一并裁 撤,各工段汛地,改由各由所属州县官管 [4] .两年后 御史刘其年更提出了裁河东河道总督,并减河工经费的 建议.刘其年直陈河工贪腐,称:用於常规岁修不过十 之一二,其余皆被河道、厅、汛及地方截留.太平军起 后,河工之费欠发多年而河道上下官吏习于奢华,工程 隳废却无人过问,裁东河总督河工改属地方,可省经费 养廉、俸禄并各属陋规所费数万之多 [5] .光绪二十六年 (1900) ,运河沿线义和团起,义和团骨干成员多是运 河沿线社会底层的河工,山东运河不通,河工不举的数 十年,成千上万的人陷入了困顿,一起事便是破坏极大 的暴动.次年裁运河道及河东河道总督,运河、黄河河 工改归地方会办 [6] .自是,河运遂废.运河、黄河、淮河、永定河等由国家经办的水利事务全部为地方所属, 再无关乎全域.从中央到地方河工管理体系的解体,也 是一个时代的终........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