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 2014-06-20 |
5 月5日至
6 日, 中山作家、 诗人前来珠 海市斗门采风. 就这样, 我有机会走进珠海 斗门县的黄杨山金台寺. 金台寺位于珠海市斗门县黄杨山, 濒临 南海, 靠近港澳. 黄杨山山势奇雄, 清净幽 雅, 身临其境, 如登仙, 被称为 珠江门口第 一峰 . 如今的金台寺, 已成为知名的宗教活 动场所, 每逢佛诞及习俗节日, 寺内香客如 潮, 热闹非凡. 前往金台寺的山路上, 雨后山林里清新 的空气, 泥土的味道, 瞬间赶走满身的疲惫 和所有的烦恼, 身心仿佛得到久违的放松. 我贪婪地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 在都市 里钢筋混泥土中, 让人都快忘了这世上, 还 存在着如此沁人心脾的空气. 此刻, 我站在金台寺大山门对开的那一 片平台上. 一座黄墙红瓦的寺庙映入眼帘, 这便是我此行的目的地――斗门八景之一 的金台寺. 修行调理身体, 就应该在如此青 山环抱、 古木苍翠、 清溪环绕、 远离闹市的地 方. 其实, 我眼前所看到的金台寺, 是重新 修葺过的. 据说, 为保留这珍贵的历史古迹,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 斗门县政府就开始修 复金台寺了. 因旧址已被水淹且交通不便, 遂选新址于黄杨山南麓 将军卸甲 处, 此地 风景秀美, 前眺崖门海口, 后枕黄杨主峰. 在 寺庙的一隅, 有这样的记载: 金台寺, 原名金 台精舍, 位于黄梁都 (今斗门县) 黄杨山第二 峰中腰 (大赤坎村人称为乌苏峰) , 坐南向 北. 黄杨八景之一. 南宋末年, 诸忠臣护卫着 祥兴帝赵丙于广东新会崖门海面摆开千艘 战船抗击元兵失败, 丞相陆秀夫背负年幼的 祥兴帝投海殉国. 大将张世杰率领余部突 围, 却在南海遇上狂风舟覆而亡, 其尸漂流 至黄杨山下的大赤坎, 被村民安葬于黄杨山 麓. 遗臣承节侍郎赵时纵, 大理寺丞龚行卿、 翰林学士邓光荐等人为了逃避元兵的追杀, 建寺在此隐居. 清乾隆年间立寺并扩建, 内 有大块石横匾, 刻着 金台寺 三个大字, 字 体刚劲有力. 如今的金台寺规模宏大, 布局完整. 经 大山门进入, 分中、 东、 西三条轴线: 中轴线 上依次为天王殿、 大雄宝殿、 大法堂 (楼上为 藏经阁) . 东轴线上为钟楼和鼓楼、 客堂、 上 客房、 齐堂 (楼上为大楼) , 东厢, 供奉南宋三 遗臣像, 后座为二层的魁星阁, 山门刻有一 联: 金身永在, 台镜常明. 据说, 为清朝在 广西任巡抚的邑人黄槐森所题. 西轴线上为 官客堂 (又称尊客堂) , 其他尚有焙茶房、 齐堂、 库存房等附属建筑. 远远望去, 金台寺依 山造势, 长千余米的楼、 台、 阁建筑群, 宛若 一首豪华的大型画舫, 停泊在清澈如镜的王 保水库边. 水绕雾萦, 倒影荡漾, 朦胧含蓄, 飘飘缈缈, 与山水浑然一体. 绿茵掩映中, 飞 檐翘角的古刹气势与周围群山碧水遥相呼 应, 构成一幅如仙如诗的图画. 很多时候, 我们都活得太累了. 适当到 山野中走走, 也是极好的. 但是, 美好的时光 总是短暂的让人怀念. 小车沿着下山车道行驶, 车内的我, 蓦 然发出感叹: 黄杨山, 虽然海拔只有五百八 十多米, 依山耸立的金台寺海拔也只有二三 百米吧, 她与海拔五千多米的西藏扎什伦布 寺不能相比. 尽管已是下午4点多钟, 从窗外 望去, 只见阳光下的金台寺碧水缠绕, 景色 清幽, 鸟语花香, 充满禅意, 且有古迹可寻, 难怪吸引不少南北朝圣客. 可见,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在老家, 人们称它为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