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4-07-12

2 时, 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评价单元可为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 组团. 3.0.3 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评价应分为两阶段:

1 第一阶段,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并宜进行装 配式建筑预评价;

2 第二阶段,项目竣工验收后,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 率,并应进行装配建筑项目评价和确定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 3.0.4 确定评价单元为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 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

20 分;

2 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

10 分;

3 实施全装修;

4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5 体现标准化设计;

6 公共建筑装配率不低于 60%, 居住建筑装配率不低于 50%. 3.0.5 装配式建筑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3.0.6 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式装修.

4 装配率计算 4.0.1 装配率应根据表 4.0.1 中评价项分值按下式计算: P = ?1+?2+?3 100??4 * 100% (4.0.1) 式中:P――装配率;

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

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

Q4――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 表4.0.1 装配式建筑评分表 评价项 评价要求 评价分值 最低 分值 主体结构 (Q1) (50 分) 柱、支撑、承重 墙、 延性墙板等 竖向构件 应用预制部品部件 35%≤比例≤80% 20~30*

20 现场采用高精度模板 70%≤比例≤90% 5~10* 现场应用成型钢筋 比例≥70%

4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70%≤比例≤80% 10~20* 围护墙和 内隔墙 (Q2) (20 分)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比例≥80%

5 10 围护墙 采用 围护墙与保温、隔热、 装饰一体化 50%≤比例≤80% 2~5* 保温、隔热与装饰一体化 比例≥80% 3.5 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 50%≤比例≤80% 1.2~3.0* 内隔墙非砌筑 比例≥50%

5 内隔墙 采用 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 50%≤比例≤80% 2~5* 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 50%≤比例≤80% 1.2~3.0* 装修和 设备管线 (Q3) (30 分) 全装修 ―

6 6 干式工法楼面、地面 比例≥70%

6 ― 集成厨房 70%≤比例≤90% 3~6* 集成卫生间 70%≤比例≤90% 3~6* 管线分离 管线竖向与墙体分离 50%≤比例≤70% 1~3* 管线水平与楼板和湿作业楼 面垫层分离 50%≤比例≤70% 1~3* 注:

1 表中带 * 项的分值采用 内插法 计算, 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

1 位. 4.0.2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主要采 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1?1 = ?1?1 ? * 100% (4.0.2) 式中:q1a1――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V1a1――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 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符合本标准第 4.0.3 条规定的预制构 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也可计入计算;

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混凝土总体积. 4.0.3 当符合下列规定时,混凝土结构中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 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

1 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 600mm 的竖向现浇段、预制 墙板两端的端柱或边长不大于 600mm 的暗柱和高度不大于 300mm 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2 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