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2014-07-31
地名故事 浮山之由来 葛培琳 浮山邑域,在远古的唐尧、虞舜时为畿内地.

自尧封此地为其子 嗣之丹朱食邑后,虽隶属不常,然均在冀州域内.冀州即尧都平阳府 所在之地域. 自郡县立,至汉代浮山邑域始隶属于新建置的襄陵县.以后的三 国及北魏、北齐时仍隶属襄陵县.其间曾改襄陵县为擒昌县,又新置 葛城县.迨至北周时,取葛城故地为郭城县,后即取郭城县(今古县 村)为浮山县,隶属晋州(今临汾) .隋大业三年,复改擒昌县为襄 陵县,与浮山县同属临汾郡(平阳郡) .后一度复又将已为浮山县的 故郭城县之所辖地域并人襄陵县,仍属平阳郡. 唐武德二年,析襄陵县复置浮山县.遂徙襄陵于汾水西,割其东 北一带辖区隶浮山县,建置仍在故郭城旧址.武德四年,因以县东南 羊角山神见而建老子祠为由,诏改浮山县为神山县.至金大定七年复 改神山县为浮山县至今.而其治所早在后唐庄宗同光二年,自故郭城 旧治迁移建于名为凤凰城的今治――浮山县城. 至于浮山之县的名称何以为――浮山,据传其缘由如下:相传远 古时洪水横流,漫山遍野,平阳大地一片汪洋,无边无际.而处于西 南约四十里处的卧虎山,随水消长起浮,好似浮于水面之上一般.故 此山以其当时似浮于水面之上的神奇状貌而得一别名――浮山. 被称为――浮山的卧虎山,地处襄陵县之东北一隅.此山之东北 一带广袤地域,即为析襄陵而置的浮山县之所辖区域.既然是在此山 之东北建置立县,那么,此所建置之县的名称也就以此山之别名―― 浮山,为县的名称了. 古县邻村因治名 唐揖尧 古县村,位于县城南

5 公里处.古县村原本为旧县治,叫郭城. 又因本邑古时属帝尧之子丹朱的食邑,所以也称丹朱邑.那么,何故 后来名古县村呢?这得从起因说起.据邑旧志讲:县治于后唐明宗年 间,由郭城移往了新址(即今县城) ,这样,城迁治废,郭城就不成 县治了.然而它毕竟是以前的县治.于是人们就循名如实地称其为古 县村了. 即然郭城原系县城,那么环城周围村庄的名字,也就都和这郭城 有关系了.这郭城地形特殊,北、西、南三面临险,唯东门地势平缓, 道路通畅.因此,作为城的外围,这东面起城郭的作用.故此,就把 这城东的村庄称作东郭了. (即今东郭村) .郭城东南地势较高,可俯 瞰县城,驻有军队,守护邑治.被称作 卫 .治移卫废,成了民居. 于是人们又把处于该地两个不等的村庄称作大卫、小卫了.城背依的 村庄佐辅着县治称佐村.城面南的村庄名城南.而城西隔沟崖梁上的 村庄自然叫梁村了. 帝尧母族居榆社 李吉端 帝尧的母族为炎帝族. 《帝王世记》中说: 帝喾有四妃 , 次妃 陈丰氏女,日庆都,生放勋 . 《史记》云: 帝喾娶陈丰氏女,生放 勋.娶娜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 立.帝挚立,不善(崩) ,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喾之四妃,实 即少吴部族发展后分出的四大氏族.尧的生母庆都为炎帝后裔.炎帝 族兴起于今陕西宝鸡一带,后由西东迁,先于黄帝族到达中原地区, 并向江汉发展, 北折华北地区. 炎帝五世明居于上党的 大原神釜冈 , 那里有羊头山,山下有羊水、神农城.炎帝八世榆罔时,出了一个蚩 尤族,与榆罔争王.蚩尤亦为炎帝后裔,居于少昊(曲阜或在安邑) , 联合远近邦国, 逐帝(榆罔)而居于涿鹿 ,自号 炎帝 .炎帝榆 罔无力与之抗衡,求援于黄帝,黄帝修德振兵,东进中原,双双联合 打败蚩尤,诸侯咸归黄帝.炎帝榆罔不甘心失去原有的地位,遂于黄 帝争战,榆罔战败,黄帝将榆罔 降封于潞 为诸侯,即将炎帝族迫 迁于今晋东南上党地区. 《周书》中说榆罔国于榆州,后称榆社(晋 中榆社县)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