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4-08-03 |
希望, 梦想;
快乐与 忧伤.让它们轻触生命中的开始, 当下过往以及未来, 而这些 都是我自己的. 更多的时候, 我在一个又一个暗夜里, 在任何人都看不到 的地方, 用诗写的方式, 努力把生存强加给我的重量从单薄的 肩上卸下来, 借着微弱的灯光, 看看它们的质地.有多少已经 开始溃烂, 有多少是可以就地封存的, 还有多少是我必须要带 走的, 那些不能带走的, 就用时间掩埋起来, 然后用所谓的诗歌 来纪念它们, 好让自己在第二天来临的时候轻盈起来, 好让我 再度扫描世界的目光, 在新鲜的阳光下清澈起来…… 所以, 尽管人到中年, 经历了那么多的绝望与苦难, 尽管在 无可奈何中穿越了冷热无常的人生四季, 我依然觉得自己是幸 运的, 而这幸运正是诗歌给予的, 因为我忽然发现我其实掌握 了一个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的本领, 那就是用诗歌这种特有的表 达方式, 为自己内心的淤积找到一个出口.我可以自由来去, 在我生活的每一处留下我思想的痕迹, 同时也让我不断地摒弃 内心中越来越多的恶念, 让自己在诗美中善良起来, 像花一样 在我的人生春天里开放. 因此我的诗写目的如此单纯, 我只想用这种神秘而美好的 力量, 铲除自己人生和内心中被芜杂的现实培育起来的杂草, 让我人生的土地生长出更多的纯粹,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希望不 再有遍地疮痍和邪恶, 不再有孤独无助和萧瑟凄凉, 有的只是 春光大好和万物和谐, 哪怕这样的倾诉是自己欺骗自己或者欺 骗他人, 也一定是善意的…… 因为诗歌本身永远都是善意的! 我在诗意的春天自由来去阿未2003 年的 《我们仨》 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杨绛先生 的作品.本着对钱锺书先生 《围城》 的热爱, 读完后真 是羡慕这对才华横溢、 乐趣迭生的夫妻.转眼间, 十年 过去了, 人生经历的历练和充实让我也越发钦佩这位 从民国款款走来的文化大家.前不久, 恰逢杨绛先生
102 岁生日, 百岁老人杨绛依旧很低调、 平和, 恰如她 的文字. 看杨绛先生的家族史, 像是一部微观的中国现代 史.杨绛家世优越, 父亲是曾任京师高等检察厅长的 杨荫杭,
1917 年他不畏强权, 敢于调查当年的交通总 长许世英, 轰动一时;
处理律师事务之暇, 他还为报刊 撰写文章, 担任过 《申报》 的副总编和主笔.而杨绛的 姑母也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 因为鲁迅的 《纪念刘和珍君》 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却 也因为保护女学生最终命丧日寇之手. 出身名门的杨绛出嫁后开始学习做饭照顾家庭. 婶婶对杨绛评价说: 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
入水能游, 出水能跳. 杨绛可谓是完美女性的典范, 既可提笔写 诗, 也可住笔做饭;
可在人前侃侃而谈, 更可在家中相 夫教子, 是名副其实的 贤妻良母 .作为杨绛的丈夫, 钱锺书对她也有如下评价 最才的女和最贤的妻 .
1934 年就读清华大学的杨绛, 选修了朱自清的 散文习作 , 她写了一篇题为 《璐璐, 不用愁! 》 的短 篇小说, 描写青春期少女的爱情徘徊, 后被朱自清推 荐给 《大公报・文艺副刊》 发表.这篇文章后来还和 沈从文、 萧乾、 老舍、 李健吾、 凌淑华等当时的名家一 起入选了由林徽因编辑的 《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选》 中. 1942年, 杨绛先生的话剧 《称心如意》 在上海演出 获得巨大成功, 当时的钱锺书还只是杨绛背后的男人, 被人称为 杨绛的丈夫 .一夜之间让 杨季康 变成了 杨绛 , 但杨绛却能甘愿褪下名利的光环, 为丈夫做 灶下婢 .她一双写诗写剧本的纤纤玉手卷起袖管捏 煤饼, 掏煤炉, 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 经常 给煤烟染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