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 2014-08-16 |
学孔, 原名小孔岩, 明万历二 十九年 (1601 年) 播州改土归流 时, 属遵义县北乡大溪里八甲, 民 国四年 (1915 年) 划归仁怀县. 先后隶属东区、 大坝区. 时有乡贤穆仿成, 毕业于四 川顺庆师范, 民国二十六年经贵 州省教育厅检定合格, 发给小学 教师合格证, 在中枢两级小学任 教.周林、 韩念龙、 周国荣等仁怀 骄子皆受业于门下, 在仁怀教育 界堪称良师.因见桑梓新学开设 受制, 便质询县教育科长吴植夫, 并毅然放弃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 回家乡办学. 穆访成回到家乡, 以 尊崇孔学, 光大儒风 的办学理念, 把 小孔岩初 级小学 更名为 学孔初级小学 . 学孔 之名由此始.随即, 行 政区划也启用了 学孔 之名.1940 年设学孔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后, 建 学孔乡 、 学孔公社 .1974 年春, 在 批林批孔 运动中, 学孔 改名 立新 .1982年6月, 复名 学孔 .1992年设学孔乡. 1998年, 学孔中学建成开学, 校训为 尊崇孔学, 光大儒风 . 学孔文/曾祥铣 文/谢莲文/穆升凡 文/李连昌 丫丫丫丫//摄摄 走进春天走进春天谈到遵义农业, 常常听到 黔北粮仓 这誉称.誉称开始 出现在什么时候? 粮仓 的含义 是什么?誉称的出现, 应当不会 早于清代雍正年间.雍正五年 (据乾隆 《贵州通志》 记述) 或六 年 (据 《清世宗实录》 所载) , 即公 元1727 或1728 年, 遵义府及其 所辖四县一州由四川划归贵州, 地理区位由四川东南部变为贵 州北部, 才有 黔北 之称. 粮仓 比喻遵义与贵州其他地域相 较, 农业相对较为发达, 出产较 为丰盛.这发达与丰盛是历代 不断开发与耕耘的结果. 今黔北地域, 战国时属夜 郎.司马迁 《史记 ・ 西南夷列传》 中说: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 夜郎 最大 , 此夜郎已 耕田, 有邑 聚 .农业不断发展, 至明代中 期, 当时的播州宣慰司已有较为 发达的庄园经济.成化二十三 年(1487年) , 奉派前往播州调查 处理杨氏家族矛盾的刑部侍郎 何乔新, 在他的 《勘处播州事宜 疏》 中, 就谈到当时的播州宣慰 使杨辉拥有庄田
145 处, 年产粮 食600 万担, 还有多处猎场、 蜡崖、 鱼潭、 茶园以及多种手工业 加工场所, 用现在的话说, 已集 农、 林、 牧、 副、 渔为一体. 四川所属的播州宣慰司和 改土归流后的遵义府, 因相对较 为富裕, 每年皆按规定以钱粮协 济贵州.如平播总督李化龙 《播 州善后事宜疏》 中即有记述: 环 播幅员千里, 田地无虑数千万 亩, 及考其旧时额粮, 止岁以五 千八百石输贵州 , 清道光 《遵义 府志》 引录明万历年间遵义知府 孙敏政修 《遵义军民府志》 中 协 济银数 , 有 遵义县岁协济黔饷 一千一百九十七两 的记载. 遵义府及其所辖四县一州 划归贵州, 遵义地域成为贵州重 要粮食产区, 黔北粮仓 之誉也 就应运而生. 清初, 历史上所称的 康雍 乾盛世 时期, 今黔北地域总体 上也较为安定, 生产得到较快发 展.农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耕 地面积增加、 作物种类增多、 耕 作技术改进及生产经验更加丰 富等方面. 顺治初年制定的垦荒办法, 在遵义地域为清廷控制后, 得到 较好贯彻, 耕地面积日渐增多, 如遵义县, 据 《遵义府志・赋税》 记载, 自康熙二年清丈起至十 一年止, 原额上中下旧地三千三 百七十一顷四十九亩二分三厘 , 而 自乾隆五年至嘉庆十八 年, 原额全熟上中下田地四十万 七千九百三十一亩三分六厘一 丝一忽六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