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2014-08-23
第21卷第 4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Vol.

21,No.

4 1994年lO月Journal of shhuan Normal U 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hl sciences) october,1994 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的开发与衰落 侯德础内容提要 抗 日战争爆发后 ,国 民政府被迪改变 了在华 中建立新 的工业基地 的初 衷,仓 卒把 以西南为重心的大后方工业开发提上 日程 ,并 出面组织 了沿海沿江官营和 民营企业的内迁,加 强了对大后方战时工业体制的组织与督导,实行了若 干奖助工业 发展的政策措施,使 大后方工业直至 1942年 前后,有 一个莲勃发展的黄金 时代.但由于战时后方工业的发展时间短促 ,能源、 动力和原材料工业基础薄弱,特 别是民营工业 仍未摆脱规模小、 资本少、 设备简陋等半殖 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加 之国民 党工业统制政策的摧残,终于由盛到衰. 关键词 抗 日战争 大后方 工业 兴衰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泛指由国民政府控制的尚未沦陷或成为战场的整个西部地区 ,含 西南、 西北的川、 康、 滇、 黔、桂、 青、新等,省 和湘、 陕、甘、 宁等省的一部分 . 国民政府对这一地 区特别是对 西南诸省的工业开发 ,是 在抗 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环境下兮卒上马虬 众所周知 ,以 蒋介石集团为核心的国民政府 ,在 江浙财团的支持下上台执政 ,也 素以长江中 下游和东南沿海的富庶之区为经济重心. 在其统治下 ,我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畸形发展所造 成的东、 西部经济严重失衡的状况 ,几 无任何改变 .到抗战爆发的 1937年 ,据 国民政府实业部的 工厂登计 ,全 国符合当时工厂法的规定标准,即 拥有动力或 30名 工人以上的厂矿 ,共有 3935家,其中分布于长江下游苏、 浙、沪三 省市的,就有2336家 ,占 总数的 56%. 而上海一地即有

1235 家 ,占 31%El彐 .相反 ,地 域辽阔的整个西南 、 西北地区,仅 有合乎工厂法的企业 z37个 ,只 占全国 总数的 6%. 其中西部各省中经济最发达的四川 ,也 只有 115家 厂矿 ,占 全国的 2.93%,而 拥有的 工业资本和工人数量 ,却 只占全国的 0.58%和2.58%Ezl. 再从标志工业水平的 电力情况来看 , 1936年 ,西 南川、 黔、滇、 桂 4省 的发 电装机容量仅 占全国的 1.6%,其 中四川 51zz千瓦,广 西zg46干瓦,云 南1614千瓦,贵 州才 165千瓦. 同年发电量 4省 合计才占全国的 1.2%f3]. 显然,西 部诸省由于非边陲即内陆 ,交 通不便,风 气闭塞 ,不 但近代以来外国资本的入侵相对薄弱 ,本 地工 商业经济也因为民元以来的军阀割据、 兵燹天灾、 烟毒匪患而饱受摧残 ,处 于稚拙残破的境地. 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后 ,鉴 于西部人力和 自然资源的丰富,曾 多次筹划开发 ,如1931 年 5月 3日 三届一次临时全委会通过的《 实业建设程序案》 ,提出 对于东北 、 西北及西南之开发 ,

100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总第 97期 应努力从事 ,如 交通之建设 ,土 地矿产之开辟 ,移 民及屯垦之举办 ,应 由国民政府按照当地情形 , 并参酌国防之需要 ,拟 定详密计划 ,限期实行 . E° 3其后,国 民党在翌年 12月 的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了《 开发西北案》 ,在1934年 1月 的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 关于开发西北之各种决议应即速实行 案》 . 1935年11月 ,国 民党五全大会还通过了一个《 西北国防之经济建设案》 . 然而这些议案至抗 战也终未实施.主要因为:(1)国 民党在建立中央政权后,其 主要精力一在 剿共 战争 ,二 在排斥 异己,翦 除地方实力派,除 了设立 四行二局 及1935年 实行 币制改革 ,用 官僚资本在金融和商 业方面进行扩充和投机外 ,它 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视是很不够的. 即使在它视为经济基地的东南 沿海地区,它 在工业建设上所办的实事也屈指可数 ,就 更不用说它鞭长莫及的广大西部地区了. (2)西 部众多的地方实力派 ,如 四川的刘湘、 刘文辉 、 邓锡侯、 田颂尧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