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 2014-08-23 |
101 90s家 ,被 毁一部者约 1000家 ,总 数约 2270余家 ,损失总额在 8亿元以上Ega. 中国工业的 70%左 右毁于一旦 ,而 中南地 区那些为数不多的企业还未来得及发挥效益 ,便 又被迫在战火 中仓惶撤 退.鉴此 ,国 民政府被迫放弃了在华中建立战略后方的既定计划.1937年11月1S日 ,蒋 介石在 日记中写道 : 抗战最后地区与基本战线 ,将在粤汉、 平汉铁路以西 . 丬m]1938年初,国 民政府拟定 了一个《 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 》 ,规定新的工业基地 其地域以四川、 云南 、 贵州、 湘西 为主丬 l闸.终究在战火威逼下把以西南为重心的大后方工业开发提上了 日程. 由于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是仓卒上马的 ,而战局发展又亟需大后方早 日 成为支撑抗战的 经济基地 ,这 种形势给国民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在抗战前期 ,它 为迅速发展大后方工业 , 还是作了相当的努力.当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正 确规划了发展大后方工业的战略布局 19ss年 3月 ,国 民党临全大会通过了一个《 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案》 ,提出 吾国重工业及基本 矿业之创造 , 例如钢铁厂、 钨铁厂、 电工器材厂、 炼铜厂等 ,现 在四川、 云南、 湖南、 河南 、 赣西等 地进行者 ,应 克期完成.至于民生 日用所必需之轻工业 ,如 造纸、 火柴、 水泥、 酒精及制药等等 ,亦 为军事上所必需者 ,亟应在西南西北和相当地点迅速筹设. '
'
El四 5月 7日 ,行 政院长孔祥熙在全国 生产会议上宣布 : 现在政府 已斟酌西南各 省的资源及交通 ,决 定在四川境 内,选 择适当地点 ,为 第一期要发展的工业区域. I:叼 蒋介石也电令工矿调整处 : 筹划战时工业 ,以 川黔湘西为主. 数 月后在广州失陷前夕 ,他 又发表谈话强调 : 唯有西南之拓展 ,始 能造成长期抗战与民族建设之稳 固基础. 丬ldl这样,国 民政府对大后方工业的开发 ,实 际上就采取了以西南为重心,先西南后西北 的方针.这是基本正确的规划 .因为西南、 西北虽同属远离战区的后方 ,同 样有丰富的矿业和水 利资源,然 而西南在 自然、 气候条件 ,农业生产和人力资源方面更占明显的优势.还有 ,被 国民政 府视为生命线的的战时国际交通线 ,由 西南出入境较西北路程更短、 孔道更多.特别是被确定为 首期工业发展区域的四川,不 但是西南、 西北结合部 ,而 且经济文化在西部各省相对发达. 陪都重 庆不但是中国战时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的中枢 ,而且近代以来作为长江上游的商品集散 中心、 金融中心和外贸口岸 ,巳 有相当的工商业基础. 因此 ,在 西南以四川、 重庆为核心建立战时经济体 制 ,可 取得方位适中、 建设月期短 ,发 展潜 力大等综合性效果. (二 )在 抗战初期出面组织了沿海沿江官营和民营企业的内迁 国民政府为保障军需生产 ,抗 战爆发前后曾有计划地将兵工署、 资委会、 交通部等所属企业 迁往内地 ,但 未将 民营企业的内迁提上 日程. 七七 事变后 ,在 日益恶化的战局和社会舆论的压 力下 ,资 源委员会在 7月28日 的一次会议中才正式提出了民营厂内迁的问题 .8月10日 ,行政 院第 324次会议通过了资委会关于内迁民营厂的提案 ,已届 八一三 前夜 . 从 8月 22日起,上 海 的民营厂才正式开始 内迁.因事起仓促 ,计 划组织不月不力,加 上敌军的空袭、 炮击 ,以 及临时征 集车船的困难和迁厂资金短绌 ,到 上海沦陷,全 市只迁出工厂 148家 ,包 括工 人2100多名、 机器 物资 14000多吨. 再除去沿途损失 ,而 后真正在大后方复工的只有 74家【 15]. 当时由上海开始 ,沿 海和下江省分的部分厂矿也陆续 内迁 ,许多工厂都是先迁武汉 ,1938年10月 武汉失守前又再次 向西迁徙. 武汉也迁出工厂约 160家.据统计 ,经 武汉及 由武汉起运的内迁厂矿 ,总共304家、物10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总第 97期资51182. f吨E16彐.抗战时期的工矿 内迁 ,是 中国工业第一次大规模的西渐运动 . 截止 1940年 6月 底 ,据 工矿调 整处的数字 ,迁入大后方各省的民营厂矿共 452家 ,内 迁设备约 12万吨,各种技工 12164人 .若 按行业分类 ,计 有机械 181家、电器 25家、纺织 103家、化工 sO家、矿业 6家、冶炼 1家、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