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 2014-10-29 |
2012 年我们团队开始收获各种项目经费的支持, 而 我个人也在项目申请,以及论文和专利发表方面实 现了突破. 经过前
3 年的不断优化调整, 以及不断的发散、 淘汰、凝练,
2013 年我们团队逐步聚焦于核能关键材料 的研究, 并进入所里 一三五 规划.2013 年底伴随着 中组部 青年千人计划 人才都时禹博士的加入,
2014 年团队人员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至今团队已经有 员工
15 人 (包括博士后) 、 研究生
15 名 (包括联合培 养的课题生) .可以说在所领导及黄庆老师的带领 下, 我们团队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轨.随着团队人员配 置的不断完善, 我这个 排头兵 也逐渐发展为科研 骨干, 不再需要我包揽各种大小杂事 (虽然至今我仍 身兼知识产权专员、 科技特派员、 事业部党支部委员 数职) ,但这也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因此, 我 也需要重新思考我的职业规划以及发展定位, 更需要 进一步学习与深造. 今年
5 月25 日, 在黄老师的大力支持下, 以及前 期合作的基础上, 受韩国岭南大学教授的邀请, 我和 博士生申璐登上了飞往韩国大邱的飞机, 这也是组内 职工和学生第一次走出国门学习交流.而这次, 我们 的任务是学习一种全新的材料烧结技术 Flash Sinter- ing .同时, 这次访问对于我来说, 也是为我将来在岭 南大学的博士学习作准备, 目前已基本和韩方教授达 成协议, 期待
11 月份的最终申请可以顺利通过! 我想, 只要一直在路上, 即使或迟, 或慢, 但梦想也不会太遥 远!
6 月13 日, 我们登上了回国的航班.这一天, 巴西 世界杯开幕. 世界杯
4 年一个轮回, 而我来材料所也已 四年整了! 如今不再有开怀畅饮, 却多了一份责任. 期 待着下一届世界杯, 期待着在材料所的下一个四年能 有更大的收获!路还很长, 唯有怀感恩之心, 艰苦奋 斗, 继续前行. (本文选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刊) OECD 统计了 1996~2011 年至少有两 次发表的科研人员的流动情况,将这些科研 人员大致分为三类: 不流动、 回流、 新流入, 可 以得到几个很有意思的事实: 1.中国香港的回流人员比重第一 (11.8%) ;
而中国大陆倒数第一 (2%) . 2. 中国香港的不流动人员比重倒数第二 (81.8%) , 仅高于瑞士 (80.7%) ;
而中国大陆第 一(96.8%) ;
除南非之外, 所有金砖国家 (巴西、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的不流动人员比重均为 世界前五 (包括中国台湾省) . 3. 中国大陆和日本的新流入人员占其总 科研人员的比重均为倒数第一 (1.2%) ;
除南 非之外,所有金砖国家的新流入比重均为倒 数后五名. 科研人员流动基本概况 1. 从1996~2011 年科研人员净流动数角度看, 美国、 英国、 中国、 澳大利亚和瑞士居于所有国家前列. 2. 在双向流动次数 (某国科研人员流入量 + 科研人 员流出量) 总计超过
2000 的国家中, 美国流动科研人员 最多, 达到
84028 人次.其中来自英国的科研人员最多 (12739 人) , 其次为加拿大 (10932 人) 和德国 (8042 人) . 3. 中国和印度流入美国的科研人员总数仅次于 英、 加、 德, 分别为
7978 人和
6550 人.在与中国间科 研人员流动超过
2000 人次的国家和地区中间,美国 流入中国的科研人员最多, 为8537 人;
其次是中国香 港为
2965 人, 日本紧随其后 (2418 人) . 以上为本人结 合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科研人员净流动次数 调查给出了 1996~2011 年,流动次数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