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5-02-04 |
2 以前啊,这里很多老房子被废弃,濒临倒塌.屋顶残破,梁柱上出现斑斑点点的虫眼……像奄奄一息的 病人. X 村支书老王对从省里来调研的小姚介绍道, 屋里不亮堂,杂草丛生,墙体垮塌,有的连横梁都断 裂了. 那时候,这儿的老房子基本没人住.我也跟着儿子去了县城,时不时回来一趟,可村子都空了. 村民 吴大妈回忆起来也不无叹息, 修得再漂亮,没人住也就是个屋子,没有人味儿! 作家阿敏是 X 村的租客,她已在村里住了些年头. 我曾经离开过一段时间,因为那时候这里人越来越少, 没有种田、犁地、收谷、摘果等生产活动,没有欢歌,没有笑语.这里成了'
空心村'
,没有真正的生活气息, 没有我想要的乡村民居的味道. 再不行动起来,要不了几年,我们村就将不复存在了! 当时,这样的警告在老王脑袋里响起. 我们 的房子大部分不属于文物级别,没有办法申请经费修葺.但我们自己也得想办法,赶紧行动起来啊.
2010 年春,在老王和热心村民老冯的牵头下,全村人合力捐款捐物,自筹
4 万多元,对村里最具特色和保 护价值的王家堂大宅院正屋破损部位进行了集中修缮,制定了以 保护环境、不准私占、清理整洁、损坏赔偿 等为基本内容的大宅院保护公约.此后,村民们自发成立了志愿队,不仅承担了公共区域保洁工作, 更常常挨 家挨户地排查危房安全隐患,宣传自用民屋的日常修葺维护常识. 房子嘛,最怕水和火.没有住人就容易坏 掉.人住着,房子有点啥问题也能及时察觉.本来随便弄弄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因为没人,几年下来,就成大 问题了. X 村请相关部门对全村有文物保护、旅游等方面价值的民居进行了清理,并划定了保护区域网格,立起了 保护标识.而村民们更是主动当起了网格员,协助建立各栋民居的档案. 这几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又有了生气.人回来了,自然是要居住的,再不行动就没有道理了. 现在,村里用土地流转办联合社赚到的钱,给大家改善了供水供电和通讯条件.住起来确实比以前舒服 多啦. 吴大妈说道, 能住得舒服,谁不爱自己的老家呢? 调研结束后,小姚在笔记上写道: 有居民,方有民居.和巍峨雄伟的皇宫相比,民居更能代表中国的人 文精神和生命血脉.它是家,是安身之处和心灵寄托.但保护再重要,也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民居保护 工作中,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追求'
原汁原味'
,只强调对民居原貌的修葺和保持,忽视甚至限制 必要的现代化改造.这样的民居难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最后只会导致'
人去屋空'
.而另一个则是过度的 www.chinaexam.org
3 现代化甚至是商业化的改造.比如某些古街改造,把各个时期的旧民居改建成清一色的仿古建筑,沿路店面几 乎都在经营衣服、箱包,成了'
服饰箱包一条街'
,它们是商业之地,却不是人们生活之所. 材料
3 Y 县位于 A 省南部.初夏时,这里群山披翠、江水碧蓝、小桥流水、长街曲巷、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它们既是游客镜头里的美景,也是历史积淀的见证,更是当地薪火相传的文化根脉. 今天恰好是我们县的'
民居宣传保护日'
.每年今天,我们会家家户户地宣传民居保护知识. 当地世 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民居保护协会,大家自发参与 民居保护.每年,还会将古民居门票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文物保护资金用于本地民居保护.这实现了保护与开发 的良性循环. 十余年前,Y 县成立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古村落、有价值的古民居及 其它文物资源的监测、保护和管理工作.当时,这一专门的保护机构在全国尚属罕见.同年,Y 县又开始探索 古民居认领保护活动的试点工作.试点的认领保护模式,包括认租和认购.在投资保护的前提下,认租、认购 项目通过合理利用古建筑可以获得收益.这吸引了全国各地,尤其是艺术、收藏类的爱好者走进 Y 县,共同宣 传和保护当地古民居.千山画院、归云山房、印象老屋……一大批国内艺术大师的工作室都安居在此.这无疑 增加了当地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