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2015-05-18
生物

6 执行主编: 黄明明 编辑: 王庆 校对: 么辰 E-mail押zgswcy@stimes.

cn

2013 年1月30 日 星期三 Tel押(010)

62569345 育种三部曲之一 重组并购是医药行业未来十几年的趋势. 图片来源: www.ceh.com.cn 针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我国要格外重 视对欧美商业种质的改良和利用研究,改变育种技 术路线.首先要提高育种圃的种植密度.这不单纯 是改进育种技术、条件和环境控制,更是为了提高 本国种业的竞争力. 以2012 年吉林省玉米发生大的面积倒伏和流 行大斑病为例.一些育种者和经销商经过 反思 后 提出重新定位 美系 材料.但何为 美系 ?据我了 解, 基层育种者和经销商所谓的 美系 与美国自交 系并非同一概念. 不能因为吉林玉米事件就以偏概全对欧美商业 种质的先进性和育种价值产生怀疑,需要质疑的是 我们对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的态度和把握能力. 只有扩大种质改良和利用范围,调整育种方向, 坚 持推进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特别警惕和防止遗 传脆弱性, 才能推动我国商业育种的较快发展. 切勿让 美系 一叶障目 所谓 美系 说法其实是一叶障目, 基层经销商 只见过很少的美国杂交种和自交系, 故以偏概全地 把那些育种材料冠以 美系 称谓, 属于误解. 育种者和经销商仅局限于 先玉

335 和那一小 批相近的育种材料, 而 先玉

335 实际上是美国先 锋公司针对中国东北的生产需求而培育的中国式 高杆、 大穗、 晚熟稀植型品种, 是为适应中国市场在 当时水平倒退的产物. 我们可以学习 先玉

335 的育种经验, 但难以 模仿.如果把它定义为耐密植品种, 并作为学习的 样板, 则会束缚育种思路, 不利于科技进步. 重新评价和认识 美系 还须认识到, 中国育种 者沿着高杆、 大穗、 晚熟稀植的方向提高抗倒伏能 力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终归有限, 除 农大

108 以外, 其他类似品种既不能成就高产, 也无法从根本 上解决倒伏问题, 蕴涵着较大的生产风险.如果继 续沿这条路发展,也许能够艰难地提高抗倒伏能 力, 但要付出过高的代价.而紧凑型走到极致, 已经 不可能朝密植和适应机械化的方向独立发展, 而且 生产效率很低. 综合考虑,今后必须把适应机械化作为育种方 向的首要考虑.要改变育种思路, 引入欧美商业种 质, 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朝着矮杆、 早熟、 耐密植的 方向选育自交系和杂交种.这样才能继续增加生产 种植密度, 从而提高大田产量. 欧美商业种质为我所用 引进欧美商业种质是调动科技资源的必然选 择.离开这个基础环节, 就无从跨越式追赶和自主 创新.为提高应对能力, 我们应争取一切科技资源 为种业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以玉米为例, 中国玉米种质演变经历了高杆、 大穗、 晚熟、 稀植的倒退和紧凑型的误导, 特别是 超级 和 强优势 的再次误导, 前后

20 余年, 已经与 世界玉米育种的主流方向分道扬镳. 在此基础上回归矮杆、 早熟、 耐密植和降低收获 期含水量等现代理念, 没有多年的理论渗透、 技术 转移和物质积累难以办到, 而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 已经不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慢慢转型. 现代产业要求培育矮杆、 早熟、 耐密植的高产杂 交种, 同时自交系的产量能力要逐渐提高, 这就必 然导致杂种优势水平逐渐下降.现代玉米育种必须 对此作好充分准备, 从理论上调整育种方向和技术 路线. 而这些调整一要落实到种质改良与创新,二要 落实到改进育种技术, 当前特别提倡高密度抗逆育 种的技术路线. 中国玉米育种者历来重视抗病性,多数杂交种 的抗病性比较好, 抗性基因来源丰富, 而改良其他 与抗逆性和籽粒生产效率有关的农艺性状则需要 较长时间积累,可谓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