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 2015-08-29 |
5 期 (总第
250 期) 全球教育展望 GLOBAL EDUCATION Vol.
37 No5 ,2008 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 Ξ 刘良华 【摘要】 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不是所谓学校特色之类的小技巧 ,而是培育独立人格的大精神.人生而 自由 ,但人可能因懒惰和懦弱而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人生而平等 ,但人总是有追求特权而压制他人的本能. 学校文化的基本使命就是促进人的自由主动发展的天性 ,并维护人与人的平等的权利.自由与平等作为学校 文化的核心精神 ,应该而且能够兑现为具体的课堂文化与班级文化. 【关键词】 学校文化 自由 平等 主动 【作者简介】 刘良华/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广州 510631) 有关学校文化的讨论已经积累了多种意见 , 大量的意见都集中在 看得见 的校园环境与学校 特色以及相关的技巧与技术. 看得见 的校园环 境与学校特色当然是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问题可 能在另外的 看不见 或不容易看见的地方 :第一 是自由 ;
第二是与自由相关的平等. 自由与平等不必成为 学校特色 ,它原本是 所有进步的学校的无例外的核心精神.校长不必 以 教育花招 作为可以炫耀的 学校特色 ,真正 值得炫耀的乃是 :没有特色 ,只有进步.没有小技 巧 ,却有大精神.
一、 自由 :学校文化的立足点 很多人都在发表有关教育的书或文章.凡是 写书或文章的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书或文章的 开头 怎么写 ? 这个问题之所以需要认真地提交出来 ,是因 为它实际上牵涉一个很重要的谈论学校教育以及 学校文化的路线 :人们在谈论学校文化的时候 ,究 竟应该从哪里谈起 ? 从哪里出发 ?
1916 年,杜威先生发表了 《民主主义与教 育》 .这本书后来被推举为
20 世纪最重要的教育 名著.它的开篇很奇特 ,它看起来像是要给读者 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容易使人想到达尔文的 《物 种起源》 或法布尔的 《昆虫记》 .我们可以看看杜 威先生是怎样 开始 的:[1 ] 生物和无生物之间最明显的区别 ,在于前者 以更新维持自己.石块受击 ,它抵抗.如果石块 的抵抗大于打击的力量 ,它外表保持不变.否则 , 石块被砸碎.石块决不会对打击做出反应 ,使它 得以保持自己 ,更不会使打击成为有助于自己继 续活动的因素.虽然生物容易被优势力量所压 倒 ,它仍然设法使作用于它的力量 ,变为它自己进 一步生存的手段.如果它不能这样做 ,它不只是 被砸得粉碎(至少在高等生物是这样) ,而且不成 其为生物. 只要生物能忍受 ,它就努力为它自己利用周 围的力量.它利用光线、 空气、 水分和土壤.所谓 利用它们 ,就是说把它们变为保护它自己的手段. 只要生物不断地生长 ,它在利用环境时所花费的 力量 ,得大于失 :它生长着.在这个意义上理解 控制 这个词 ,我们可以说 ,生物为它自己的继续 活动而征服并控制各种力量 ,如果不控制这些力 量 ,就会耗尽自己.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 的自我更新过程. 这是一个奇特却并不奇怪的开篇.这个故事 看起来轻描淡写 ,它却举重若轻地开启了那么一 ―
7 3 ― Ξ 本研究得到广东省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的资助. 部厚重的 《民主主义与教育》 .这个故事可以作为 理解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机关和按钮. 这个开头究竟提出了什么 ? 这里面究竟有什 么玄机 ? 杜威的故事显示 :生物的本性是主动追求和主 动生长.作为高级生物 ,人通过对环境的主动行动 来促进自我更新.所有生物(尤其是像 人 这样的 生物) 都有主动发展、 自我更新的本性和潜能.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有关人性和人权(主要是 人权 ) 的 第一组教育假设 : 与 人性 相关的假设是 :凡人都有主动生长、 主动发展的本能. 与 人权 相关的假设是 :凡人都有主动做事 的自由 ,这是天赋的自由 ,任何人都不能取消他人 主动做事的自由. 与 教育 相关的假设是 :好的教育总是为儿 童创设有利于主动生长、 主动发展的环境.坏的 教育总是不相信并由此而压制、 剥夺儿童的主动 生长和主动发展的自由. 这条结论对中国当下的学校教育提出的疑问 是 :我们的学校教育究竟在为儿童主动生长、 主动 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呢 ? 还是在有意无意地控 制、 取消儿童主动生长、 主动发展的权利 ? 实际上 ,早在两百多年前 ,卢梭已经用他的方 式提出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