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 2016-06-04 |
20 年间,这 位出身军工国企的老总,身居体制之内,却放手厮 杀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家电业之中, 一手缔造了长 虹彩电王国. 倪润峰曾自比为 王熙凤 式的企业家,做事雷 厉风行,但他 冲撞体制 的最后努力―― ―即退休之 前实现 MBO ( 管理层收购)―― ―并未成功,反而不 得不于
2004 年黯然出局. 成败 红庙子 正当牟其中为 放卫星 梦想兴奋得夜不能寐之 时,老家四川也涌动着另一股澎湃的热潮. 自1992 年底开始,在成都市中心名胜文殊院东 南不远处,一条名叫红庙子的
200 米长小街上,每天 有超过
10 万人手抱肩扛大捆大捆的人民币涌入,所 有人都为炒卖公司股权证之类的原始股票而疯狂. 红庙子街,当时的四川证券管理机构所在地,一 夜之间成为
1949 年后中国内地发起时间最早、交易 规模最大的 一级半 股票交易市场. 同方联合控股老板朱志平, 是当年红庙子街红 极一时的法人股收购人.朱曾回忆说, 顶峰的时候, 只要我一到,所有红庙子 '
一级半'
市场的股票都是 涨的. 还有一位后来身陷囹圄的传奇人物张良宾.
1993 年,号称 玉面书生 的涪陵 ( 现属重庆市) 人张良宾辞去公职,怀揣
3000 块钱跑到成都,混迹 于红庙子,跟诸多股票炒家和资金贩子 勾兑 ( 成都 方言,有私下协商、暗箱操作之意).
1994 年, 张找到工商银行的旧同事作担保,向 某建筑包工头借了
20 万元, 加上自己一些积累,承 包了一家信用社(此做法当时很流行,后被禁止). 这 家信用社账上有
2000 万元存款,按规定可以做
500 万元的融资担保.
1995 年下半年, 张良宾用这
500 万元买下
100 万股深发展 ( 000001.SZ)股票,成本价每股 7.5 元, 应付
750 万元,但当时可以透支.他一直坚持到股价 上升至
40 元时才卖出,500 万元变成了
4000 万元, 由此掘得第一桶金. 张良宾就此成为所谓 资本运作高手 ,一度收购 了包括朝华集团在内的十余家实业公司,控股多家上 市企业. 但过于急速的扩张导致资金断裂,2005 年,身 负巨额债务的张良宾步牟其中的后尘锒铛入狱. 红庙子之 火 ,同样烧热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宋如华的心. 凭借为证券交易机构制作电子 显示屏,他赚到了第一笔 巨款
34 万元. 孰料由此 一发不可收拾,宋如华与政府部门合作,主攻电脑软 件开发,并在
1997 年底收购川长征借壳上市,随后 又收购金狮股份 ( 后改名为炎黄在线、炎黄物流),还 跑到香港创业板运作上市托普科技, 在全国设立了
27 个软件园区,拥有 1.4 万余亩土地. 信心爆棚的宋如华甚至公开宣称, 要打造一个 托普经济帝国 .直到
2002 年托普集团吹出最后一 个 资产达到
100 亿元,招聘
5000 名软件工程师 的 大泡沫之后, 其背后
30 亿元的债务黑洞曝光, 帝国 顷刻崩溃.宋本人
2004 年遁走美国,留下了托普 一堆烂摊子,还将涉案官员高勇 ( 曾任中国证监会成 都证管办副主任,案发时为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送 进了监狱.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之前,四川在国内资本市场 上风光无限,沪、深两市四川上市企业的数量,仅次 于上海、深圳,位居全国第三.但随着托普软件、银山 化工退市,ST 浪莎、S 前锋、 成都建投等企业重组, 川股元气大伤,很长时间都未恢复过来. 有人曾感叹,张良宾和宋如华两大 资本狂人 , 如果行事再稳重一些, 或许真的能带动川商资本板 块持续增长,并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代川商领袖. 花心 川二代 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