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 2016-06-04 |
80 年代崛起的川商,都是以资源型企业为主力的,后来 的川商似乎很难再重现其辉煌, 是竞争太激烈还是机会 减少了? 谢光大:不能说没有机会了,像通威的刘汉元做新 能源,新希望的刘永好做金融业,都是切入新的行业, 业绩增长也很快. 为什么上世纪
90 年代后,新川商有 点后继乏力? 我认为一方面受制于现实的投资创业环 境,以及政府服务某种程度的缺失;
另一方面,后起的 川商企业家精神上进入了一段彷徨期, 创新意识和商 业胆识有所消退. 归根到底,企业家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环境,或 者说政府的经济政策应该较为成熟和稳定, 企业家才 会把内在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近年来,不仅仅是川商 没有新的领袖级人物出现, 其他商帮同样遇到这个问 题. 比如说现在很多老板不去做实业,而是热衷搞 PE ( 私募基金)、搞VC ( 风险投资),实际上就是缘于对市 场和政策看不准. 《 中国经营报》: 跟其他活跃的新商帮群体相比,川 商最大的软肋何在? 谢光大:民间融资体系不强大,彼此的信任机制没建 立起来,一直是川商的软肋. 跟善于抱团发展,融资互助 能力很强的温州商人相比,这一不足尤为突出.温州商人 有很好的传统,互相之间资金的长短期拆借,都是建立在 良性循环的信用机制上.而川商之间,即使三五个好朋友 间的资金拆借,往往也会花样百出,纠纷很多. 我们省工商联尝试成立川商投资控股集团,就是 想打造一个投融资平台, 帮助川商突破固有的瓶颈. 这家新的投资公司注册资金 13.2 亿元,出资方包括宏 达、蓝光、新希望、川威、迈普、豪吉、金广、海特、剑南 春、蓝剑等超过
20 家四川重量级民营企业. 虽然对为 数众多的川商企业来说,这个平台融通的资金只是 杯水车薪, 但希望由此推动川商抱团合作,共 赢未来. 《 中国经营报》:近两年成渝经济区等 国家战略规划的批复和实施, 为四川的民 营经济提供了很多新机会, 地方政府如何 在政策和服务上支持川商把握良机? 谢光大:目前,民营经济已占四川 GDP 的56%, 要实现到
2015 年非公经济占全省 GDP 比 重达 70%左右的目标, 非公经济每年都要在原有基础 上增长 3%才行,这要求大大拓宽民营资本的可投资领 域.成渝经济区国家战略规划中提到,除国家禁止投资 的项目外,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医疗、教育、社会 培训、金融服务乃至部分国防工业领域等,都应允许民 营资本进入创业. 因此,四川省市各级政府官员们,首先要意识到民 营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主体,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 群体;
其次,要强化服务功能,弱化垄断倾向,降低门 槛,放开市场,充分尊重资源的市场配置.一句话,管住 政府这只伸向市场的手,川商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 中国经营报》:四川省政府曾鼓励川商 走出去 , 但除了少数个案外,大多数川商依然固守省内,且大多从 事矿产、油气等资源开发,很少有更多跨地区和跨领域的 投资突破. 谢光大:川商也有走出去投资的例子,如通威在东 南亚投资农业、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