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6-07-08

6 6. [德]彼得・克劳斯・哈特曼(Peter C.Hartmann)著,谷裕译:《耶稣会简史》,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26页.

636 但哈特曼的观点并未让他回避耶稣会创立时存在宗教改革这个重 要背景: 创立耶稣会时,天主教会正面临著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半壁西方世界背离了天主教,或行将分裂出去.这其中包括中欧大部 分、整个斯堪的那维亚、英格兰和苏格兰,甚至在法兰西、匈牙利 和波兰,新教在16世纪也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7 而另一位反对 反宗教改革 说的学者柯毅霖(Gianni Criveller)同样并未忽视宗 教改革对耶稣会产生的作用: 巨大的政治与文化运动席卷欧洲,宗 教与教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南欧和北欧对宗教革新各自做出不同的 反应.这一革新被人们很不恰当地称为消极性的反宗教改革运动.这 确实是一场巨大的教会革新运动......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那 就是诞生了新的宗教团体.

8 可见,这些学者从未否认耶稣会和宗教 改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争论的焦点是在於两者间是否就是矛与盾 的对立关系. 笔者认为,从耶稣会后来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可知,它带 有一定社会进步性,况且其创立尚有除宗教改革以外的各种背景,包 括人文主义、教廷内部的弊端等,所以如果把耶稣会的创立只是简单 归结为 反宗教改革 这个反历史潮流的目的,似乎有欠客观.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说耶稣会的创立没有丝毫和宗教改革针锋相对的 意思,也并不足信,考虑到刚才所列举的其中两个为耶稣会的创立性 质正名的理由:忠於教皇和海外传教.乍看之下,这两点反映了耶稣 会并无针对新教的意思,然而若仔细分析背后的缘由,却有著截然不 同的发现,因为 宗教改革 的其中一项内容便是反对教皇拥有过大 的权力, 忠於教皇 正和 宗教改革 这项主张相抗衡;

另外,当 时耶稣会积极於海外传教是有其背景的,是按照教皇提出的口号: 将天主教在欧洲的损失在亚洲、巴西和非洲弥补回来 .9 这口号中 7. [德]彼得・克劳斯・哈特曼著,谷裕译:《耶稣会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年,第23页. 8. [意]柯毅霖(Gianni Criveller),王志成等译:《晚明基督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9年,第44页. 9. [印度]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Sanjay Subrahmanyam)著,何吉贤译:《葡萄牙帝国 在亚洲1500 -1700:政治和经济史》,澳门,纪念葡萄牙发现事业澳门地区委员会, 1997年,第84页.

637 所提到在欧洲失去的部分,正是指新教在欧洲对教廷所带来的冲击. 可见,海外传教的目的也是为了弥补天主教在新教冲击下在欧洲失去 的影响力,罗马教廷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海外传教部,负责欧洲以外的 各大洲的传教事务.於是在1541年4月13日,当罗耀拉被任命为首任 总会长,他便积极组织耶稣会传教士到东方传教.时适葡王约翰三世 (D.Jo?o Ⅲ)向教皇申请委派传教士与新任果阿总督同行,於是教皇 将此事委托罗耀拉,罗耀拉即派沙勿略作为 教廷远东使节 同去印 度果阿,由此,拉开耶稣会东来的序幕.可见,耶稣会的忠於教皇和 海外传教深深带有对新教作出回应的色彩,具有弥补教廷损失,挽回 教皇威望,扩大影响力以抗衡新教等因素. 总括而言,天主教在

15、16世纪的两大宗教敌人推动了 耶稣会 东亚系统 的建立.在15世纪,欧洲外部的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扼住地 中海的咽喉,使欧洲商人不得不寻求新航线到东方进行贸易.到了16世纪,在欧洲内部发生了宗教改革,新教席卷欧罗巴除了催生出耶稣会之 外,还促使教廷把目光放在欧洲之外的广阔天地,又适逢新航线的探索 已初步完成的良机,於是便让传教士随著新航线 往普天下去,向一切 受造物宣传福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