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2016-10-27

在描写山 水时, 如何表现自然的和谐减少人为的呆板;

为 什么要取舍增减, 为什么要枯湿浓淡, 如何打 通画面的黑白气韵, 直到你和他一起置身画 中, 此时你便能与画家一样感受到山间雾 气, 飞瀑流云, 也只有这时你的心才和 画家相通, 与画面交融.我是在多次 看方宁先生作画后, 豁然洞开, 觉 得一幅画的气韵并不是虚无 飘渺的, 是能够实实在在 感受的. 方宁先生作画 时特别强调中 国书画的 线条 , 他说 线条 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法, 线条 里有 气 有 韵 , 说完他给我演示兰草、 松树与老梅枝干的走 笔, 演示起笔、 运笔与收笔的过程, 解说线条运行过程中的 方圆粗细、 浓淡燥湿、 转折顿挫、 中锋侧锋等等讲究中都暗 含 阴阳 互补之道. 虽然我们通常认为 线条 对应于水 墨画中的 笔 (用笔) , 但实际从广义上讲, 以毛笔或其它 工具运墨、 用墨时, 还是构成 线条 , 因为一块块的 墨 连 在一起就是朦胧起伏的线条.这一点, 我看方宁先生画中 的云、 水、 远山就有体会, 因此说 笔中有墨, 墨中有笔 . 方宁先生在他的作画笔记中有这样的话: 在国画创 作中, 一个不经意的落笔, 往往是通向佳境的纽带.王维 说意在笔先, 那么意在笔后呢, 我认为那就是熟而返生, 这种熟而返生常可得意外之妙. 方宁是一个画家, 也是 一个思想者.他在作画时, 常常尝试许多新的手段, 习古 而不泥古.当年在央美进修时, 他曾把自己刻意模仿某 位大师笔意的作品拿出来让导师看, 原以为用功日深, 已 得几分妙境, 不曾想被导师劈头盖脸一顿猛批: 这些绘 画手段, 太陈旧, 若这样画下去, 绝无作为. 方宁先生思悟: 无论是 六法 六要 , 甚至更多的新 生的表现手法本身都必须遵循 气韵 兼到的创造原则, 按照石涛的 一画 理论, 一画落纸, 众画随之 , 可是如 果 一画落纸 , 中间在用笔、 用墨、 物象、 布局、 题款、 用章任何一方面, 一个局部出了问 题 ,也 就破坏了整幅作品的 气韵生动 的格局, 创作主体在起笔绘写 之前, 若没有掌握那 一画之洪规 , 那么他下笔以后, 一笔不到, 笔笔皆不到, 则无可救药. 韵 这个东西看起来很神秘, 从哲学的终极追问上 来看, 确实如此, 可是从主体的感受性上来看, 不过就是 指 有余意 有想象的余地 . 那天方宁先生起初只在一张平尺大小的宣纸上演示 山石的画法, 画着画着就出现远山, 出现云水, 出现树, 出 现画面里黑与白的纠缠流动, 他说一定要懂得如何贯通 黑与白, 这样才能让气韵流动.当时我觉得看一幅画的 诞生很有意思.纵观方宁山水创作, 特别注意气韵.他 不无得意地说, 新手想临摩我的画很有难度.他认为 当代画家应该在充分认知 气韵 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首先从培育主体的气韵开始, 在个人修养上下一番 苦工夫, 然后笔墨紧追时代, 意趣紧贴国画主脉, 折 中古今融会画理, 勤学苦练、 巧练, 将学与悟结合 在一起, 方可能做到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 有所 成就. 主持人简介: 荆毅 (董金义) , 媒体 人,中国作协会员、 安徽省作协理 事、 省书协会员, 曾获安徽文 学奖.现供职于芜湖 传媒集团. 砍头事业断肠诗.这句够胆, 所以念念 不忘.别当真, 看我动辄 剧饮千杯男儿事 , 端起酒杯就想抽老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