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2016-11-14
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产业聚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CHINA ECONOMIC TIMES 责编: 郭锦辉

电话: (010)81785188―3063 E-mail: gjhcet@126.

com 美编: 孟宸永 组版: 卢红静

4 本报记者 徐蔚冰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党和国家领 导人就开始考虑国家工业化的战略 问题.基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 资 金匮乏等实际情况, 曾考虑过先发 展农业和轻工业, 先提高一下人民 群众的生活水平, 并为工业的发展 扩大市场和积累资金, 然后再集中 最大的资金和力量去建设重工业. 然而此时, 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 与美国在战场上的装备差距, 凸显了 中国工业的实力不强, 武器装备的落 后为战局的稳定带来制约和影响. 这种强烈对比, 使得实现中国工业 化, 实现国防现代化显得尤其紧迫. 另一方面, 从当时国际情况来 看, 二战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都 面临着工业化战略的选择.能不能 赶上先进工业国家, 关系着我国的 前途和命运.发展速度问题在各国 工业化战略中都非常重要. 突破要素约束而采取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学术界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多有评论. 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马克 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教授认为, 导致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 略的因素很多, 但直接原因有两个: 一是朝鲜战争爆发及其由此带来的 更加严峻的国际环境, 使国家领导 人对国家安全和国家的国际地位备 感忧虑, 很难按照过去的新民主主 义经济发展思想和路径 (比较优势) 去实践;

二是重工业强大的苏联当 时给予全面的援助, 在短期内使要 素短缺的中国提升了要素禀赋结 构, 有可能模仿苏联的模式发展前 行, 以求避免国家安全危机, 以求提 升国际地位.但只要选择了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战略, 无论怎样的社会 制度, 要素短缺的国家都容易内生 出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也不例外. 张占斌认为, 确立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战略, 显然不是个单纯的经 济决策问题, 而是更加复杂多元的 价值评估后的取舍;

虽然不符合当 时中国的要素禀赋和经济学意义上 的比较优势原则, 但顺应了当时中 国军事和国防的特殊需求, 可以说 这是相对合理的和比较现实的选 择.此外,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 在 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的状况下, 中 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 略, 并由此加速过渡到苏联模式的 社会主义是最可能和最实际的选 择.这种选择既有重大的历史作 用, 又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 这种局限性在当时的确是很难全面 认识的, 而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 渐体验和总结的. 一五 之前, 早在1952年7月, 中央书记处就连续召开多次会议. 认真研究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方 针, 确定以建设重工业基础为五年 计划的中心环节;

同时, 决定由周恩 来、 陈云、 李富春等组成中国政府代 表团前往苏联, 就 一五 计划中需 要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问题进行商 谈, 中心环节是重工业, 特别是钢 铁、 煤、 电力、 石油、 机器制造、 飞机、 坦克、 拖拉机、 车辆制造、 军事工业、 有色金属、 基础化学工业等.其后 中财委颁发的 《关于编制五年计划 轮廓的方针》 以及 《中国经济状况和 五年建设的任务及附表》 中就已写 明, 五年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为国家 工业化打下基础, 建设方针是工业 建设以重工业为主、 轻工业为辅. 那段时间里, 毛泽东等党和国 家领导人痛切地感到, 短期内打开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已变得不 可能.面对国际险恶的政治、 经济、 军事格局, 中国单方面希望与资本 主义世界的密切联系有许多困难, 不能简单地依赖外援, 必须发扬自 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国 家.要使国家真正实现独立、 富强, 必须迅速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 自 成体系的工业结构, 必须把重工业 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于是, 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实 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 的重点 是以前苏联对中国建设的156项重 点工程增加援助, 以694 个大中型 项目为重点, 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采 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建立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 合理性 张占斌表示, 应该从经济学角 度来解释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 略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关系.重工业 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初始投资规 模庞大, 资本密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