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5天午托 | 2017-03-03 |
1942 年7月生于古城西南街,祖上 经营一家食品杂货店铺,家境小富.说起来, 他的出世颇具传奇.父母连着生产八个姑娘, 直到第九胎,才诞下这个男丁.他从小备受宠 爱,吃、穿、玩、乐悉听尊便.他喜欢京剧, 爱唱老生,还能翻跟头,拿大顶.他更爱好文 学,中学期间便开始发表作品. 高中毕业后,因为出身历史等原因,大山 未能走进大学.他先是去石灰窑充当壮工,后 又被下放农村. 正是这种特殊的人生际遇,他熟悉了市井 文化和农村文化.这两种文化交融发酵,蒸腾 升华,促使他成为一名作家.1977 年,他发表 短篇小说 《取经》 ,震动文坛,并在首届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评奖中折桂,成为河北省在 文革 之后摘取中国文学最高奖的第一人.无限 风光,一时无两. 大山身材中等,体魄壮实.关于他的面 貌,他的朋友铁凝曾经有过一段精准的描述: 面若重枣,嘴阔眉黑,留着整齐的寸头.一双 洞察世事的眼:狭长的,明亮的,似是一种有 重量的光在里面流动,这便是人们经常形容的 那种'
犀利'
吧. 贾大山,的确是一位奇才. 他的创作习惯也迥异常人:打腹稿.构思 受孕后,便开始苦思冥想,一枝一叶,一蘖一 苞,苞满生萼,萼中有蕊,日益丰盈.初步成 熟后,他便邀集知己好友,集思广益.众人坐 定,只见他微闭双目,启动双唇,从开篇第一 句话,到末尾最后一字,包括标点符号,全部 背诵出来,恰似京剧的念白.他的记忆,犹如 一个清晰的电脑屏幕.朋友提出意见后,他仍 在腹内修改.几天后,再次咏诵. 三番五次之后,落笔上纸,字字珠玑,一 词不易,即可面世.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贾大山走进了习近平 办公室. 关于他们相约的方式和过程,我专门采访 当年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博华和王志敏.他 们告诉我,那时没有别的通讯手段,是近平打 电话到文化馆,与大山约定的. 县委大院在古城中心,坐北朝南,历史上 即是正定府衙所在.走过门口的两棵老槐树, 在过去正堂的位置,是一座主体建筑――穿堂 式组合瓦房.瓦房的北面,是两条甬道,甬道 中间和两侧,共有三路五排平房,灰砖蓝瓦, 南北开窗.近平的办公室兼宿舍,就在西路最 前排的东段. 只有一间屋子,两条板凳支起一个床铺, 一张三屉桌,两把砖红色椅子,一个暖瓶,一 盏灯泡.没有书架,成群的书们,或躺在桌面 上,或站在窗台上.屋内最醒目的物品,是窗 台上的两尊仿制唐三彩:一峰骆驼和一匹骏 马,那是北京朋友赠送的纪念品. 坐下之后,他们认真地互通了年庚.大山 属马,近平属蛇.大山年长
11 岁,自是兄长 了. 然后,开始一边喝茶抽烟,一边聊天.茶 是那种最普通的花茶,烟呢?名曰 荷花 ,每包1角 5分钱.聊天的内容由远及近,先是古往 今来,国外国内,后来便集中于正定的历史和 现实. 他们的确有着那么多的相似啊.都曾因家 庭问题而下乡: 文革 开始后,年少的近平受 父亲冤案的牵连,挨过批斗,受过关押,到陕 北农村插队时,他还不满
16 岁;
大山也是因为 出身商人之家,被打入另册,1964 年即被迁出 县城.都在农村里风雨磨砺:那些年,近平种 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累活脏活儿都干 过,窑洞里跳蚤多多,他被咬得浑身水泡;
大 山一年四季干粗活儿,秋后种麦拉石砘,两个 肩膀红肿如绛.他们又都在磨砺中收获成果: 为了拓广农田面积,寒冬农闲时节,近平带领 乡亲们修筑淤地坝,他还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 业社,增加集体收入,后来,他被群众推举为 大队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