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 2017-05-17 |
HK) 买入(首予评级) 产业转移推手,机遇与挑战并行;
首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 14.82 元 全产业链战略-集团将打造一个海外的产业群平台,一个产业生态圈.集 团将借力打力,吸引国内纺织服装业的中小企投资越南的天虹工业园,帮助其 能够专注於生产,形成垂直整合,各企业能在产业链位置上发挥最大效益,由 此产生低成本、高生产力.如果全产业链战略成功,天虹纺织将成为全球其中 一个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供应端. 收购重组专家-集团成立初期通过以低成本收购破产边缘的国有企业的生 产设施而迅速发展.集团能够通过重组,增加效率,成绩显著.目前集团大力 发展下游业务,并购是重要手段,市场亦不乏机会,相信收购重组陆续有来, 为集团高速发展带来动力. 估值-我们给予天虹纺织「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4.82.此目标价是基於 折现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Discounted Free Cash Flow Valuation)所推算出来.以2017 年10 月13 日每股$10.84 计算,潜在升幅为 36.72%. 投资策略-天虹纺织由最初租用别人的厂房到现在成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 会「2016/17 年度棉纺竞争力百强企业」第3名,发展迅速,缔造行内称誉的 天虹速度.如今集团除继续扩大纱线产能外,更积极向供应链下游环节整合, 预期集团发展速度不会亚於过去,建议投资者於现价买入. 上日收市价 10.84 元 公司简介 集团主要业务为制造及销售纱 线、坯布及面料和服装. 过去一年股价走势 表现(%)
1 个月 半年
1 年2678.HK 6.27 7.54 12.80 恒指 2.09 19.03 23.61 资料来源:彭博 主要公司数
52 周股价围 2.8.13 元12.86 元 市值 100.47 亿 已发行股数 9.15 亿 每股帐面净值 6.25 元 资料来源:彭博 刘志斌 Roy, CFA, FRM +852
2500 9673 [email protected] 主要财务指标 截至
12 月31 日止年度
2016 2017E 2018E 2019E 收益(千元人民币) 13,647,737 16,331,880 18,478,128 20,805,941 经营溢利(千元人民币) 1,889,547 1,868,206 1,947,875 2,193,262 年度溢利(千元人民币) 1,201,073 1,355,974 1,401,646 1,589,509 每股盈利(元人民币) 1.30 1.47 1.52 1.72 每股股息(港元) 0.44 0.52 0.53 0.61 收益年增长率(%) 29.06 19.67 13.14 12.60 经营溢利率(%) 13.85 11.44 10.54 10.54 纯利率(%) 8.80 8.30 7.59 7.64 市盈率(倍) 7.08 6.26 6.06 5.34 市账率(倍) 1.63 1.38 1.19 1.03 股东权益回报率(%) 26.01 23.92 21.12 20.67 派息比率(%) 29.77 30.00 30.00 30.00 资料来源:彭博及致富集团研究部 第2页纺织业简介 产业转移 世界纺织工业自
18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共发生过四次重大产业转移.18 世纪中叶,英国人先后发明了飞梭 及珍妮纺纱机,令纺织业的机械化进程得到飞跃发展.然而当时纺织厂的动力仍依赖水力生产,必须沿河而设, 限制了更大发展.直至
1785 年瓦特(James Watt)建立了第一座蒸汽纺纱厂,使得英国棉纺织业於
19 世纪里所向披 靡、无人能敌,几乎垄断了整个世界的棉纺织品市场. 然而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纺织业发生第一次的产业转移,美国逐渐从英国手里夺走纺织大国的地位.1776 年,美国立国之初,机会处处却苦无技术发展.直至斯莱特(Samuel Slater)从英国带来技术,为美国建立第一所水 力纺织厂,打开了美国工业革命之门.由於美国不断改进纺织设备技术,在当地投资纺织业利润更高,因此愈来 愈多的资本不愿流入英国,反而转投美国设厂.加上美国南方原本就拥有生产棉花的优良条件―充足的日照及雨 量(直至今天,美国仍是全球的产棉大国),美国的棉纺织业最终超过英国. 二战之后成为美国纺织业的转折点,纺织业的第二次产业转移正在发生.海外的廉价劳动力,更多的自由贸易往 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令美国纺织业面对日本纺织品越来越缺乏竞争力.二战后日本百废待兴,纺织业被视 为复兴日本的重要一环,备受政府重视.事实上,日本明治维新后,早已为纺织业打下坚实基础,加上当时日本 政府一连串的政策推动 , 以及后来加入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以打开世界贸易之门 , 日本纺织业得以急速发展 . 到1960 年代,日本的棉纺织业开始步入衰退,国内劳动力愈来愈缺乏,人口老龄化,而且资本密集工业迅速成 长,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劳工密集型的纺织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第三次产业转移开始发生.承接日本纺织 业转移的是当时新兴的亚洲四小龙之香港、台湾及韩国.其中我们熟悉的香港,其纺织业始於战后中国爆发内战, 大批来自江浙一带的国内企业家带著资金和技术移居香港,同时大量难民亦从国内逃至香港,造就了一个充足而 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因而逐步建立起香港的纺织工业.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