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7-07-18
星期三2013年12月25日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View

2 本版责任编辑:马新萍

电话: (010)67118620 传真: (010)67113772 E-mail:hjbsplb@sina.

com 观点李春元 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 打造全方位预报预警和预测系统 环境时评 朱德明 一事一议 遏制旧家电污染需从源头做起 业界评说 陈柳钦 近期大范围的灰霾天气频频出现, 科学地预报预警预测空气质量变 化趋势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国务院出 台的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特别提 到, 重点区域要建成省市两级重污染 天气监测预警体系, 及时发布监测预 警信息.近两年来, 通过 PM2.5 等监测 能力建设, 我国重点城市已经初步形 成对细颗粒物的监测能力, 能比较科 学、 全面地评价当前的空气环境质量 现状.但监测仅是大气污染防治的第 一步, 后面还有更多地预测、 预报和预 警任务, 并要为今后铁腕治气、 科学治 污提供科学依据. 从近期看, 要强化科学预报.近 年来, 灰霾天气增多后, 社会各方对大 气环境监测成果的需求大幅增加, 要 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需要结合大气 气象条件预报, 考虑气象扩散条件, 加 快建立气象―环保大气污染联合会商 平台, 分析预报大气污染潜势, 实行空 气质量预报, 及时向公众提供污染发 展信息.在预报中, 要突出重点区域, 对敏感地区进行网格分区, 对灰霾聚 集程度较高、 发生几率较大的地区要 加大监测密度;

要突出重点时段, 冬季 采暖、 秸秆 焚烧等频发期,要加密监测,其他时段可以适当降低监测频次;

要突出部门协作,积极整合环保、水利、气象部门及科研单位的信息资源,建立健全部门信息共享、 情况报告、 专业会商等制度;

要突出工作衔接, 统一 分析方法, 落实数据质量控制要求, 规范 信息发布渠道, 集成各方面技术、 装备、 人才和学科优势, 形成预报合力. 从中期看, 要强化科学预警.要根 据地理气象条件和污染分布状况, 综合 分析空气质 量监测数据与气象变化趋势,及时向公众提供大气污染预警信息.要科学划定大气污染预警等级,一旦超过污染阈值,要在网站和官方微博发布,第一时间采取在电视屏幕上滚动字幕或悬挂图标,在广播电台 增播、 插播等形式, 及时对外发布相关的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必要时召开新闻通 气会. 从远期看, 要强化科学预测.从发 展趋势来看, 我国的大气污染, 正由过去 比较单一的大气污染向大气复合污染快 速转变, 以PM2.

5、 O3 (臭氧) 为特征的区 域性复合空气污染日益突出, 污染源排 放及其影响的地域跨越了城市甚至省际 的行政边界, 总体呈现出区域性和二次 污染日趋显著的特征.因此, 要收集整 理历史资料, 从中分析大气污染变化规 律, 对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优化.突 出科技支撑,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动态监 控变化情况, 实现大尺度状况的跟踪. 充分利用污染预测模型,实现预测功能.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分析技术, 实 现深度分析和研究. 从区域看,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在重点区域打破行政区域束缚, 建设跨 区域的大气自动监测网, 形成对监测点 位的全覆盖.组建跨区域性的空气预测 中心, 推动环境监测技术实现新飞跃. 建立区域大气综合信息平台, 及时发布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促进信 息共享. 从行动看, 要科学引导社会生产生 活.要将对健康影响情况及建议采取的 措施公布于众, 引导当地居民合理安排 出行和生活, 减轻重污染天气对广大市 民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实现环境空气 质量的长期改善目标.出现重污染天气 时, 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 实行重点排放 源限产限排、 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 机 动车限行等强制性措施, 向公众提出防 护措施建议, 有效应对霾污染和区域空 气污染等问题. 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 五位一体 总体 布局后,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把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 了空前高度.作为环保一线的环境执法者, 我们既备受 鼓舞, 又深感压力.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