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7-08-31 |
第五章 僧肇的心概念与神明观无我说与主 体思想・131
第一节 无我与心识相传
132
第二节 众生心:流转还灭根源・137
第三节 般若:中观与玄学式的非有非无・144
第四节 圣心与无心心・153
第五节 神、神明概念及其中土背景
164 结语174
第六章 涅经的佛性说与正因概念神不灭 与佛性思想交涉的理论基础
175
第一节 涅经的佛性思想
176
一、前分的佛性说・177
二、续译部分的佛性说
182
(一) 〈现病品〉至〈德王品〉182
(二) 〈师子吼菩萨品〉186
(三) 〈迦叶菩萨品〉193
第二节 涅经的正因概念
199
一、反因中有果・199
二、正因即众生的意义
206 结语212
第七章 竺道生的受报之主概念佛性当有说 新探・215
第一节 佛性当有:佛性论模式重探
216
一、问题的意义・216
二、诠释观点之争・217 目次-目 3-
三、生、佛之不二与不一・219
四、理为佛因:理之实相与境界义・221
五、法为佛性:法之二义・228
六、法性、如之二义
231
七、唯佛是佛性:佛性之本义
234
八、小结・238
第二节 受报之主:轮回主体说试探
239
一、问题的意义・239
二、我与无我非不二
239
三、无我与受报之主
241
四、常存之佛性我・243
五、本有佛性与众生正因・246
六、大悟之分、不易之体・249
七、心:波流生死、善行之本
251
八、小结・254 结语254 下册
第八章 南朝佛性理论之一 众生为正因说・・・・
255
第一节 众生正因说・259
一、众生为正因:道朗、僧F、白琰・259
二、六法为正因:僧柔、智藏
261
三、智藏的心、神明为正因说
263
四、智藏、僧F的本有於当之说
268
第二节 僧亮的佛性思想
276
一、因果佛性之别:五种佛性
277
二、佛果佛性:现无当有・278
三、我与无我
281
四、正因、缘因、境界因・284
五、生死因果、心作心受・289
六、小结・291 结语292
第九章 南朝佛性理论之二理或神明为正因 说295 从神不灭论到佛性论六朝佛教主体思想研究 -目4-
第一节 理为正因说・295
一、当果为正因:昙爱
295
二、得佛之理为正因:法瑶、慧令・298
(一)佛性是生善之理:法瑶
298
(二)即昔神明成今法身:慧令
304
第二节 神明正因说:僧宗的佛性思想・307
一、以理释佛性・308
二、因果佛性之别:五种佛性
310
三、佛果佛性:觉了神慧、澄神虚照・311
四、境界因:佛性之理的意义
313
五、果佛性的当有义
316
六、无神我与佛性我
318
七、神明正因:殊异的缘虑之心
320
八、神明正因之相续不断・324
九、小结・330
第三节 从才性到佛性:神明佛性概念的源流 ・・・・・
331 结语339
第十章 南朝佛性理论之三心为正因说
341
第一节 神明妙体避苦求乐之解用为正因:宝亮・・
341
一、因果佛性之别:四种佛性
345
二、真俗二谛共成神明:虑知之性・347
三、神明妙体:法性、真如、如来藏・351
四、正因性:避苦求乐之解用、自性清净心・・
364
五、缘因性:善心善行、中道观智・377
六、果性:菩提智慧与中道、第一义空
382
七、果果性:涅与法性・386
八、因、果佛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