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2017-09-01

再看那一竖, 瘦骨嶙峋而不失洒 脱;

更为奇特的是那一撇, 历来书 家称之为 倒薤笔法 , 增加毛涩 的用笔来表现 金石气 , 其形尖 细如芒, 如白虹贯日, 又如一把利 剑直指人心.这种豪放狂野的用 笔手段, 造就满纸参差跳宕的动 感, 字字像极了身怀绝技的武学高 手, 稳如泰山地面对环伺的强敌. 我特别喜欢其中 持身如玉洁冰 清 几个字, 用笔犀利劲挺, 正锋侧 锋兼而有之.尤其是那个 身 字, 最后一笔撇画拖得极长而刚劲有 力, 使整个字的重心下移, 又与下 一个 如 字形成呼应, 这种呼应, 胜过草书中的连笔, 颇有隔山震 虎之妙趣, 令人回味无穷. 金农早年长期沉浸于隶书, 虽已取得较高的成就, 但墨守成 规, 没有什么创新.他一生宝爱 的 《天发神谶碑》 出自三国时期的 吴国, 用隶书笔法写成高古佶屈 的篆书, 刻石成碑, 内容主要是为 吴国歌功颂德.康有为 《广艺舟 双楫》称其 非篆非隶, 奇伟惊 世 , 马宗霍 《书林藻鉴》 说它 前 无古人, 后无来者 .在长期临摹 《天发神谶碑》 的过程中, 金农领 悟到如果能将隶书和篆书两者的 精华熔于一炉, 再适当借鉴魏碑 笔姿, 自创一体, 这样写出来的 字, 其艺术性和观赏性将异乎寻 常, 超乎想象. 金农最初认为 《天发神谶碑》 虽美却实在有些 怪 , 但是沉浸 日久, 见怪不怪, 这种既不像篆书 又不像隶书的 怪体 , 在他的眼 里反而变得越来越可爱, 这一点 很符合他作为 扬州八怪 的脾 性. 《天发神谶碑》 中的横画很少 见到作为隶书重要特征的 波尾 , 这一现象对金农启发很大;

另外竖画起笔不加渲染, 像秃秃 的钉头, 又方又平, 给人 开门见 山 的感觉, 而收笔果断尖锐, 锋 芒毕露, 一垂到底;

横画起笔处如 刀切之态, 下端角落常常带一枚 锋利的 垂芒 , 像花刺, 又像倒 钩, 这一精彩之笔, 恰似给整个字 安上了 定海神针 , 使之变得更 加沉稳, 令人敬畏.金农充分吸 收 《天发神谶碑》 的丰富营养, 传 承碑学之精髓, 打破帖学之正途, 创造了堪称 楷隶篆转基因艺术 的漆书, 并把这道奇特的风景锻 铸得极其灿烂. 金农所处的时代, 整个书坛 馆阁体 泛滥, 书法家不敢创新, 充斥着呆滞僵化的风气.金农却 另辟蹊径, 提倡 碑学 并身体力 行, 孜孜不倦地寻求一条摆脱媚 弱庸俗书风的道路.这一点, 我 总觉得类似唐代韩愈、 柳宗元为 一改当时充斥文坛的形式僵化、 内容空虚的 骈文 而提倡 古文 运动 .金农漆书古朴而清丽的 韵致, 让许多书法爱好者呼吸到 了一股特别清新的空气, 无疑给 传统因循的书坛增添了一抹亮 色. 金农漆书整体布局整饬匀 称, 逐个看来, 字字点画紧凑, 如 蹲马步, 稳健沉雄.再加上严谨 脱俗的章法, 整幅作品荡漾着浓 郁的生命哲学意味和审美意味, 充满清新俊朗、 撼人心魄的艺术 魅力.金农不仅在中国书法艺术 史上独树一帜, 还精于绘画、 音乐、 诗文、 禅理, 这一切注定了他 的漆书悟性渊源有自. 扬州八 怪 的另一位名家郑板桥曾赠送 好友金农一首诗: 乱发团成字, 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 谁能 学其皮? 晚清精通金石学的书法 大家杨守敬在 《学书迩言》 中说: 板桥行楷, 冬心分隶, 皆不受前 人束缚, 自辟蹊径. 这些都是对 金农书法成就的较高褒扬.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读过 一本维多利亚时代出版的故事 书, 读得如饥似渴, 津津有味.书 中讲述的是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故 事.我的祖母发现我对古代世界 感兴趣, 就给了我三本企鹅出版 社的经典图书, 那时企鹅出版社 还是一家新兴的出版企业.她选 择了里乌翻译的荷马的 《伊利亚 特》 和 《奥德赛》 , 还有柏拉图的 《会饮篇》 的一个译本.祖母是个 农妇, 并不是古典文化研究者. 最后这本书对于我这个还未到青 春期的孩子来说有些过早, 书中 提到的希腊人的同性恋现象让我 感到迷惑不解.但是, 这些书无 可替代地给了我对希腊文明的初 步印象, 让我用心感知, 细细品 味.荷马和柏拉图给我呈现了一 个全新的、 引人入胜的世界.这 个世界尽管存在悲剧和血腥, 但 自由的思想如太阳般光芒万丈, 照亮澄明的天空. 在公元前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