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 2017-09-07 |
春光春色,令人精 神振奋;
春风春雨带来勃勃生机.它是开启 生命的钥匙,也是点燃希望的火焰.所以自 古以来,人们都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由此 也产生了许多跟春天有关的习俗,如迎春、 打春、鞭春、讨春、吃春……都是人跟春天 亲密互动,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这其 中,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我以为当属吃春. 吃春又名咬春或春,即在初春时节,吃 一些象徵春天的新鲜菜蔬之类的食品.这种 习俗,有着久远的历史. 窃,吃春始於汉代,东汉崔在《四 民月令》中就说:「凡立春日食生菜,不过 多取,迎新之意而已.」「生菜」即「新菜」,有「迎新」之意.由於地域不同,所食「生菜」的种类也有别.由於南方气候比 较温暖,因而南方人多在立春时食各种新鲜 蔬菜;
而北方天气寒冷,冬天没有新鲜蔬 菜,立春这天主要是吃萝卜.至魏晋南北朝 时期,人们吃的蔬菜更加丰富,在立春这天 要吃一种由葱、蒜、、蓼、芥五种有辣味 的蔬菜组成的「五辛盘」,这不但有「迎新」之意,还有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的 功效.到了唐代,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 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 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绿红丝,并起了个更富有 春意的名字――「春盘」. 这时民间就普遍存在立春吃春盘的习俗, 「春盘」一词也屡屡出现在唐代的诗词中, 如诗人岑参就有「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 盘」的佳句.(《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 省便成婚》)到了宋代,吃春的习俗进一步 由民间扩展到宫廷,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 记》中就说:「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盘并 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 饰置奁中……民间亦以春饼相馈.有园者, 园吏献花盘.」到了清代,春盘的做法日趋 复杂,春盘的内容变为以菜、豆芽、芹菜、香菜等新春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 腐丝等混合炒成盘,还有的加入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吃春的习俗在我国广泛流传,但吃春的形 式各地不尽相同.北京的吃春,就很有代表 性.清.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 春盘》中,对老北京的吃春做了这样的介 绍:「新春日献辛盘(即春盘).虽士庶之 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 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 卜,名曰咬春.」 清.富察敦崇 的 《燕京 岁时记》中也说:「是日,富家多食春饼, 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 以却春困也.」这种在立春日食春盘、春饼 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过去每到立春这 天,老北京人都要用生萝卜、白菜心、鲜黄 瓜、黄芽等生菜,做成春盘;
再用白面做 成薄饼,放在平底锅上烙成扑鼻香的春饼. 在饼上抹上面酱,再卷上春盘中的生菜,便 可有滋有味地品春的味道了.俗信立春日 食春盘、春饼,可以解春困,避牙疾.吃过 春盘、春饼,表示严冬已去,万紫千红的春 天就要来了. 北京人吃春,也出现在现代作家的笔下. 如梁实秋先生在《疲马恋旧秣 羁禽思故栖》 中,就记述了他童年在北京家中以榆钱吃春 的经历:每到春天,他家后院的大榆树结出 的榆钱纷纷落下时,长辈们就会捡一些洗 净,和上小米面或棒子面,上锅蒸熟,再将 蒸好的榆钱糕盛到碗里,浇上酱油、香油, 撒上葱花,然后全家人就聚在院子里,分而 食之,大饱口福.这种吃春,不但高雅别 致,还有更深的寓意,诚如作家青丝所言: 「此举让众人改换了口味,也让小孩体验到 粗粮的糟粝,不忘祖辈曾经的贫苦,又『寓 吃於乐』,顺应了自然时节的变化.这样一 道上不了大面的粗食,却展现出一个家庭 的文化修养,以及家族恪守的传统礼俗,其 内在叙事,远比山珍海味更显语义丰满,这 也是吃的艺术.」(青丝:《吃的艺术》) 跟北京人吃春略有不同,济南人吃春主要 是吃鲜香椿芽.香椿是一种长寿的木本植 物,其嫩叶不但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而 且清香扑鼻,深为人们所喜爱.明代人屠本 凇兑安思恪分性抻较愦坏:「香椿香椿 生无花,叶娇枝嫩成杈.不必海上大椿八 千岁,岁岁人可采其芽.」这说明食用椿芽 由来已久.在济南,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城 郊的农民便将椿芽采摘下来,打成小,运 进城里,在农贸市场上出售或沿街叫卖.人 们将椿芽买回家,洗净晾乾,可做成各种美 味佳肴:椿芽拌豆腐,做起来方便,吃起来 特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