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2017-09-17
第59 卷第3期2006 年5月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 Humanity Sciences) Vol.

59. No.

3 May

2006 .

298 ~

304 收稿日期 :

2005 -11-06 论孙犁大师的散文艺术来华强(河南教育学院 中文系, 河南 郑州 450014) [ 作者简介] 来华强( 1957- ) ,男, 河南洛阳人,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现 当代文学研究. [ 摘要] 在20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的20 年间,孙犁创作并出版了10 种散文集.这批 杰出的作品 ,奠定了孙犁一代文学大师的牢固地位 .在这批作品的写作中 ,孙犁提出并实践了 散文创作要以 理 取胜的观点 ,认为散文的生命在 理 而不在 诗 ,确认了 理 在构成散文诸 因素中的统领地位.这种对 理 的强调和表现, 铸就了孙犁散文艺术突出的特质;

同时 ,孙犁 的语言也相应地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高级境界 .虽然现在或许还不是孙犁的时代 ,但 大师的散文艺术 ,定将在未来的文学史上 ,以其独具的美学品格而熠熠闪光 . [ 关键词] 散文艺术;

理;

韵;

美学品格 [ 中图分类号] I206 .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881X( 2006) 03-0298-07 一 宁静致远、人淡如菊 ,早年以清新明丽的小说《荷花淀》蜚声文坛的作家孙犁 ,在 十年荒于疾病 ,十 年废于遭逢 之后,在20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的

20 年间 ,在疾病和衰老的情况下 ,却创造了一个文学 史上的奇迹.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 , 展吐余丝,织补过往 , 在新时期的文学园地中 ,默默地笔耕着 ,为 读者奉献出了《晚华集》( 1979) 、 《秀露集》( 1981) 、 《澹定集》( 1981) 、 《尺泽集》( 1982) 、 《远道集》( 1984) 、 《老荒集》( 1986) 、 《陋巷集》( 1987) 、 《无为集》( 1989) 、 《如云集》( 1992) 、 《曲终集》( 1995) 等10 种散文集. 这批约

130 万字精心的散文创作, 对于作家本人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正是 因为这批杰出的作品 ,终使孙犁在 大道低回 之中 ,从优秀的作家进入到了我国

20 世纪为数不多的包 括 五四 作家在内的一流作家的行列, 奠定了孙犁一代文学大师的牢固地位;

同时, 这批杰出的作品,又 大味必淡 ,无论比之于作家文革前的手笔还是当今文苑中的散文创作,均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和 新的风度 ― ― ―早期荷花淀上的明丽氤氲被艰难时世中的人生忧患所取代, 引人感奋的激情淡泊了 ,沉 淀了 ,发人深思的哲理气息浓厚了 [ 1] ( 第332 页),美在于真 ,真就是美, 属辞行文 ,因理而深沉 、 而幽远、 而凝重、 而遒劲 .诚如作家所说: 现在还有人鼓吹 ,要加强散文的`诗意'

.中国古代散文 ,其取胜之处, 从不在于诗,而在于理.它从具体事物写起, 然后引申出一种见解,一种道理.这种见解和道理,因为是 从实际出发的 ,就为人们所承认、 信服, 如此形成这篇散文的生命 . [ 2] ( 第467 页) 孙犁在《致海南黄宏地》 中说 : 中国的散文, 都是有所为而写的 ,作家在阅世之余, 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 一个道理 ,从一篇文章 中,把这个道理揭示出来 .这个道理,常常是通过一件事, 或一个人物表现出来.这个道理并不是高不 可攀的,更不是玄之又玄 ,凡夫俗子所不能理解的 .恰恰相反,这个道理常常是一个浅而易见的道理,人第3期来华强: 论孙犁大师的散文艺术 人体会过的,充满人世之间的 ,但还没有人这样通俗地 、 明确地提出过 . 在这里,作家以古论今,提出了散文创作要以 理 取胜的观点,认为散文的生命在 理 而不在 诗 , 确认了 理 在构成散文诸因素中的统领地位 .这种对 理 的认识和强调, 构成了孙犁散文艺术的突出 特质和重要的美学品格, 它既是对若干年来散文创作片面追求 诗意 倾向的纠正 ,又是对当今颇多 软性 散文创作的有力警戒 ,从而对当代散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孙犁在上世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