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2017-09-18

2010 年创作的首部长篇 《我 的男友》 就已经开始了. 日本文学界也认为青 山七惠是一个善于描写日常生活细节的作家, 并把她的小说比作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有着缓 慢细腻的长镜头. 但青山七惠并不满足于这样 的评价, 她一直试图开拓空间. 《我的男友》 就 是她尝试的情节富于起伏和速度感的作品, 到了《快乐》 , 这种冲击性更上层楼. 在讲谈社 《群像》 杂志 创作合评 栏目关于 《快乐》 的对谈 中, 町田康评价说: 人物带有很强的疲软感, 在这种倦怠之中, 重大的事件轰隆隆地发生, 此类写法在近来的小说中颇为少见. 另一方面, 《快乐》 之 转型 , 也并不仅 仅是笔法和情节上的, 更多的是作品主题从 描摹个人成长转向了透视社会现象. 青山七 惠在接受中国媒体 《羊城晚报》 采访时曾表 示, 自己以往的作品较多关注日常生活, 而 对政治、 经济少有兴趣, 但她已经清楚地意 识到作为小说家不能一直这样, 因此要有意 识地尝试社会性的话题, 她明确表示这是自 己 作为小说家的抱负 . 虽然 《快乐》 的关键 词 欲望 属于人的内心世界, 但小说中欲望 的实质是指向对真实自我的承认, 指向对 快乐 的追求, 尽管最终结果未必快乐. 对欲望 的表现其实也是青山七惠创作中一直存在的 潜流, 早在处女作 《窗灯》 中, 她就借主人公之 口表达过, 最想看到的并不是平淡的日常, 而 是平淡之下潜藏的矛盾和欲望. 随着年龄的 增长, 青山七惠笔下的欲望已经不再囿于个 人内心, 而是发散到人与人的关系, 即扩展到 了社会层面. 自从青山七惠辞去旅游公司的工作专事 写作, 她便一心想要 寻找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答案, 想写一辈子这个主题 . 她对媒体表示, 《我的男友》 是我第一次尝试复杂的人物关 系 , 今后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这一主题. 而 当今日本社会泛滥的 食草 御宅 等现象的 一个重要原因, 正在于人们普遍回避与他者 的关系, 即使不得不与他人产生某种关系, 也 往往带着假面交往, 正如 《快乐》 中的两对夫 妇那样.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 国立社会保障与 人口问题研究所 每五年一次的国势调查,

2015 年的 终生未婚率 (即在

50 岁时尚未结 婚的人口比例)男性为23.37% , 女性为14.06%, 比2010 年调查时分别上升了 3.23% 和3.45%. 这意味着男性每四人中有一人, 女 性每七人中有一人终生未婚. 而且年轻一代 终生不想结婚的人还在逐年增加, 这会进一 步加剧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 人们日益沉 溺于一己的内心, 他人、 社会乃至世界都与我 无关. 这一点在日本的作家群体中也不例外. 青山七惠在

2010 年同中村文则等日本作家 参加 中日青年作家交流会 时, 与麦家等中 国作家进行了座谈, 她回忆道: 我印象深刻 的是, 日本作家在发言的时候, 大都以自己为 中心来讲, 比如我是一个怎样的作家, 我是怎 样写作的, 而中国作家更关心自己受到哪个 作家精神上的启发这样的问题. 这些都从不 同侧面折射出了日本社会的上述现象. 因此, 在 《快乐》 中, 青山七惠让耀子意识到 封存在 灵柩中的那个自己的孤独 , 并让耀子渴望 他再疯狂地抱她一次, 让他抵达自己身心的 深处――利用这个机会, 杀掉那个伪装的自 己, 用他的热情温暖那个真正的自己, 让她永 远苏醒 . 也就是说, 让耀子撕掉假面, 在与他 人的真正交流中回归真我. 中国媒体把 《快乐》 宣传为青山七惠真正 意义上的 成人之作 , 这里 成人 的内涵不应 是赚取读者注目的噱头, 而应指作者的走向成 熟, 以及作品的反映社会. 这, 也应该是理解 《快乐》 之 欲望 和 《快乐》 之 转型 的关键. 责任编辑: 王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