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2017-09-30

(二)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1966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Vernon)从技术创新入手,分析了国际贸易、对外直接 投资与产品寿命周期的关系① .事实上,正如中国学者徐二明所说,维农的产品寿命周期理 论 是将垄断因素与区位因素结合起来的动态分析 ② .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各种优势最终体现在产品上.随着产品寿命周期阶段 的变化,企业产品生产的地域也会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以寻求最佳的区位优势, 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市场运动的普遍现象――产品创新、 成熟与标准化三个阶段的 变更,用于解释美国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选择. 在产品的创新阶段,价格的需求弹性可能相当低,因为发明企业拥有产品特异性或垄断优 势;

同时在此阶段,为了消除产品问世初期的困难或变更产品的规格、特性等,同顾客和 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十分必要,因而产品的创新、生产与销售需要在同一个国家,企业有 在国内选择生产地点的固有倾向.在产品的成熟阶段,该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有了某些 标准化因素,用确立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已变得可能,人们较多地关心起生产成本,特别 是当竞争对手已出现时更是如此;

此外,随着国外出现机会时,例如,相对于美国来说, 像西欧那样相对先进的国家,出现各种机会时,市场范围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发明国通 过出口以维持和扩大其国外利益的目标难以实现,它们必须对外投资(投资地区一般是那些 收入水平和技术水平与母国相似的地区),并设立子公司,进行就地生产,以便维持和扩大 出口市场,保障自己的利益.在产品的标准化阶段,产品和技术都已完全标准化,发明者 的技术优势已消失,随着竞争的加剧,成本和价格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市场知识和信息流 通已退居次要地位,其最终结果就是把生产或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 国外生产的仿制品可能导致原来的发明创造国或国外子公司进口该产品. 维农随后的著作修正了他最初的理论,而强调了跨国公司的寡头垄断行为,以弥补原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存在的较大局限性.维农的寡头垄断产品周期理论将国际生产要素组合 与寡头垄断市场特征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国际投资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内部化理论 为了寻求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解释,1976 年,英国学者巴克利(Buckley)和卡森(Casson) ① Raymond 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of Economics, May 1966. ② 徐二明. 国际企业管理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0 14 跨国公司管理(第2版) 一 发掘了科斯(Coase)在1937 年对企业的起源和均衡规模① 提出的内部化理论② . 内部化理论是从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在巴克利等新创的内部化理 论中,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寡头垄断或关税壁垒等,而是指由于某些市场失效,以 及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内部化理论建立 在三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①企业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 化;

②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企业有可能统一管理经营活动,以内部 市场代替外部市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