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 2017-09-30 |
1854 年 《瓦尔登湖》 出版后, 梭罗 开始将主要兴趣从人文世界转向自然 世界,从已开垦的土地转向尚未开垦 的森林,从康科德邻人转向他所说的 为事实而疯狂 的科学观测与书写之 中.西方学者很早就注意到梭罗科学 研究和书写的转向,其中颇具代表性 的是派里 ・ 米勒在题为 全球浪漫主义 语境下的梭罗 一文中的论断, (它们) 不过是观察、 测量和数据的乏味的 记录……足见作家创造力的衰退. 《梭罗日记精华》 的主编奥戴尔 ・ 谢泼 德也认为梭罗的科学书写是机械的写 作,沉溺于狭隘和学究气, ……我们 看到梭罗里面的那个思想家和诗人被 观察家逐渐控制了.原本 '
宽广如天堂 的思想'
现在被逼到 '
显微镜下面'
. 与之相反, 在以劳娜 ・ 瓦尔斯为代 表的研究者看来,梭罗科学研究和书 写的意义不仅在于科学的实用性, 更 在于其所表达的思想的深刻性与现代 性.照他们的解读, 梭罗不单单是一流 的文学家,同时也是富于科学素养的 博物学家、 鸟类学家或自然科学家.他 的关于文学和科学人士 两种文化 冲 突的观点比 C.P. 斯诺要早一百余年;
他的生命学说 生机论 与A.N.怀特海 的 机体论 高度契合;
他对科学局限 性的认识和批判在晚近的著作如 《花 园里的机器》 等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 回响.正因为如此, 梭罗后期作品编选 者盖瑞・纳布罕坚持认为, 它体现了 一位卓越的美国作家在其事业达到巅 峰之时,成功地使科学与文学成为彼 此充实而非彼此排斥的研究 . 值得注意的是,在梭罗后期作品 如 《森林乔木的演替》 《野果》 《秋色》 以及《种子的传播》 当中, 不仅有他从长 期田野观察和研究中所得出的科学结 论 (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维多利亚时代 生物学说相一致) , 更有独具感染力的 艺术呈现―― ―梭罗传记作者哈恩宣称 梭罗在其散文作品中, 把高度的诗意 性融入到科学性中,并且没有遭遇显 著的认识论上的断裂,而我们习惯上 把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与断裂必然联系 在一起 .以 《秋色》 为例, 文章的开头 是作者对枫树的观察,并由此引出一 个科学性的疑问:为什么恰好是这棵 枫树而不是其他树提早变红呢?无疑, 它给诗人梭罗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的 好机会, 将自然界中的事物 (枫树) 转 变为纯粹虚构的创造―― ―而此前梭罗 也一再宣称,他的生命不过是树的高 级形态: 伸出手掌, 像展开的树叶;
血 管里的液体,血脉纹路则像树枝.可见, 正如贝克指出的那样, 梭罗科学写 作表达的不单单是科学思想,更是他 试图将 哲学、 文学和科学熔为一炉 的一种努力,并由此形成他独特的艺 术风格―― ―从这个角度看,之前米勒 对梭罗的评价显然有失偏颇. 事实上,梭罗不仅没有像十七世 纪以来的 科学传统 那样, 把人类和 自然绝对割裂开来,而且他在日记里 也从未否认 测量和精微叙述 对于科 学的重要性―― ―只是感叹它们对一般 读者来说缺乏趣味性.梭罗认为, 正确 的做法应该是扩展文学的范畴,将科 学内容包括在内.在他看来, 科学理性 最大的问题在于 科学试图将有限的 法则施之于无限 .而他则主张必须对 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保持清醒的认识. 跟爱默生一样,梭罗也相信诗人同时 应当是科学家,因为诗人能够自如地 洞察宇宙的有机本质和万物的瞬息变 化,并且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宇宙表 象,窥见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发展规 律之间的相似性.科学所萃取的事实, 唯有经过诗学的加工,才能变为成熟 的种子―― ―这也是梭罗念兹在兹的理 想化的综合―― ―将科学观察和文学表 达融为一体.应当承认, 梭罗的科学书 写往往基于他的个人观察和体验, 与 真正严肃而客观的科学写作相比, 无 疑不够全面准确, 甚至缺乏 科学性 . 但文学书写的最大特性即在于它并不 注重真实性而更强调美感.照梭罗专 家盖瑞 ・ 纳布罕的说法, 研究自然的崭 新科学与 认识你自己 的古老智慧本 是殊途同归, 它们都是文学致力于表 现的终极目标 . 在梭罗看来,人生的最高价值即 在于完满的生命体验,而且这一种体 验需要不断更新.用怀特海的话说, 即 灵魂需要转瞬即逝的经验来充实, 否 则就会枯萎下去 .而文学艺术存在的 理由即为充实灵魂.梭罗的科学写作 和田野调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生命个 体的自我享受,这一种生活实践将各 种经验材料纳入到有机的统一体, 经 过复合加工, 变成心灵的养分, 此即为 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此过程中, 纯粹 的科学却无能为力.它无法体验个体 的这种享受,它既看不到人生的目的 和意义,也发现不了此中蕴涵的美感 和创造力―― ― 它检查了作为外表的 上衣, 却忽略了作为基础的身体 . 令梭罗不无隐忧的是,科学对当 时美国社会日渐盛行的商业与物质主 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科学技术 作为新兴力量 (如瓦尔登湖边修筑的 铁路) 促进了商业发展, 但作为工具, 科学仅起到刺激生产和消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