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2017-10-03
SOCIOLOGY OF ETHNICITY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第215 期 中国社会学会 民族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016 年9月15 日目录【论 文】 清朝对 非汉世界 的 大中华 表达 ――从《大义觉迷录》到《清帝逊位诏书》 韩东育 历史书写中的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 关凯美国大学招生 机会公平 吗? 于时语 在延边发现中国 宋念申 朝鲜族的归属困境:无法扎根中国,也被韩国主流社会排挤 李婧怡 Association of Sociology of Ethnicity, Sociology Society of China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Peking University

1 【论文】 清朝对 非汉世界 的 大中华 表达

1 ――从《大义觉迷录》到《清帝逊位诏书》 韩东育2 提要:作者以《大义觉迷录》和《清帝逊位诏书》为线索,勾勒清朝为实现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 的合一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认为这一过程,既让清人完成了由 夷 到 夏 的身份转变并赢 得了汉人的支持,同时以 华夷一家 为核心的 中华大义 还进一步演变为蒙古、新疆、西藏 及西南诸民族等 非汉世界 认同 大中华 价值的共同依据,为实现文化和疆域意义上的 中华 最大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在近代西方 民族国家 理念冲击下不但未被肢解,反而引 发出 中华民族 的一体性回应等事实,既彰显了清朝内部凝聚之功,亦突出了《清帝逊位诏书》 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这两份首尾呼应的历史性文献,构成了嗣后中国政府表达国家主权和领土诉 求的主要法理依据. 关键词:《大义觉迷录》/《清帝逊位诏书》/非汉世界/中华大义/华夷一家/五族共和 就中原王朝的地理方位言,满族人从肃慎时起,便世居于东北边陲.由于该地区在狭义中华 的圈域布列中位处 夷(东)狄(北) ,所以, 明清鼎革 前后, 胡虏 、 奴酋 、 虏夷 等贬斥语汇就成了人们对 满洲 的习惯性蔑称.不仅如此,由于包括南明政权在内的东亚 列国多将 崇帝登天,弘光陷虏 等系列历史事件渲染为 中华陆沉 或 中国不再 ,因此, 华夷变态 这一制作于日本人的极端式说法,还一度成为圈域内广而告之的流行语

3 .然而, 无论是屡称准噶尔部事务为 夷情 的《岳襄勤公行略》 (成文于嘉庆年间),还是道光、咸丰、 同治三朝对外交涉案的《筹办夷务始末》,清朝并没有自视为 夷狄 ,而是 中华 ,并且是 理直气壮的 中华 .其逻辑可简约地表述为:敢于斥他人为 夷狄 的人或民族,显然不可能 也是 夷狄 ,至少已不再是 夷狄 . 话虽如此, 清初通过军事高压所获得的 政治身份认同 , 毕竟不等于日常而自然的 文化身份认同

4 , 武义璜璜,陆慑水栗 的武威也不足以弭平清 人自诩和他人评价之间长期形成的沟堑. 这意味着, 史学家送给清朝的 慕义归化, 非以力征也 等事后定评

5 ,其实省略了一个曾经发生过的重要环节,即清朝为实现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合 一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对此,相关的历史记录,无疑为认识该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参照.

一、《大义觉迷录》的问题设定 《大义觉迷录》(下简称《觉迷录》),是雍正七年(1729)清世宗宪皇帝胤G(1678-1735) 围绕曾静(1679-1735)反清案件而刊布的政论性著述.全书共四卷,收上谕十道、审讯词若干、 曾静供词四十七篇、张熙等供词两篇以及曾静的《归仁说》一篇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