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2017-10-03

6 .该书所论者,看似对曾静

1 本文刊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 年6月刊.

2 作者为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 参见林春胜、林信笃编:《华夷变态》上册,东洋文库

1958 年版,第1页.

4 关于 政治身份认同 与 文化身份认同 的关系问题,参见黄俊杰:《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 自我 与 他者 的互动:类型及其涵义》,《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4卷第

2 期,台湾大学

2007 年12 月.

5 赵尔巽:《清史稿》卷526《列传・属国一》.

6 《大义觉迷录》,《清史资料》第4辑,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1-3 页.对该问题的讨论,参见冯尔康:《雍2和吕留良等反清士人而发,可究其实,却是面向汉人全体在诘问两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第一, 清朝代替明朝是否拥有正当性或法理依据?第二, 雍正皇帝是否具备天子所必需的德行操守?前 者反映了持续千百年之久的 华夷 论争,而后一个问题其实是在拷问最高政治领袖的道德自律 能力. 《觉迷录》(引文只标注页码)所呈现的独特问题指向,展开于雍正皇帝和曾静截然相反的 大义 理解中.曾静的本初想法,多集中在他本人被抓捕前撰写于《知新录》等责难清朝和雍 正皇帝的文论中;

而雍正皇帝的正面回答, 亦毫无躲闪地一一对应了曾静的各种说辞. 毋庸讳言, 华夷之辨 是曾静全部情感取向和价值判断的基点所在.他的部分想法来自远古华夏族系对周 围世界的 五服 观察,但他的阐述却比《尚书・禹贡》和《国语・周语上》的规定还要极端(第154 页).在 天生人物,理一分殊,中土得正,而阴阳合德者为人,四塞倾险而邪僻者,为夷 狄,夷狄之下为禽兽 (第27 页)这段话中,曾静对 中土 以外者 倾险而邪僻 的定性, 还在伦常道德上取消了 夷狄 与 中华 比肩的任何可能性.尽管就程度而言,此处介于 中土 与 禽兽 之间的 夷狄 ,似乎还没有被径称为 禽兽 ,但是,其 中华之外,四面皆 是夷狄.与中土稍近者,尚有分毫人气,转远则与禽兽无异 (第55 页)等接下来的表述却无 异于宣称,除了部分受 中华 感化者外,远离 中华 的 夷狄 已经与 禽兽 不分高下;

而 夷狄异类,詈如禽兽 云者(第21 页)则不啻在说, 夷狄 其实就是 禽兽 . 夷狄 既为 禽兽 ,那么,称清朝代明为 夷狄盗窃天位,染污华夏 (第53-54 页),也就等于说 是 禽兽 在 盗窃天位 ,在 染污华夏 .这样,当经过 华夷 大别上的梳理后,清朝国 君配不配做中华皇帝的问题,似乎也就有了天然的答案. 实际上,与雍正皇帝对话前,曾静曾经送给过这位皇帝以无数恶评,诸如谋父、逼母、弑兄、 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奸佞等.曾静笔下的雍正皇帝之所以会呈现如此 不堪的道德面貌,是因为在他看来, 满洲 原本就不是 中华 ,唯其不是 中华 ,则 夷 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的圣人箴言,便永远有效.然而,曾静一班人非议清廷时的前提预 设,显然缺乏必要的逻辑周延.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上述说法在有助于人们了解雍正皇帝何以要 为自己的道德形象曲尽申辩之理由的同时,也为清廷获得 中华 定位和取明朝而代之的法理依 据,提供了 反其道而用之 的便利.这意味着,当皇家最高领袖通过正面的个人洗刷使附在他 身上的 非道德 讥评大白于天下后, 有德者为君 的命题,反而成为清廷对曾静所谓 中华 价值反唇相讥的利器.面对尖损刻薄的诟詈而雍正皇帝能 坦然于怀,实无丝毫仇怒之意,笑而 览之 (第120 页)的原因,或许也在这里.而接下来的常识性反问,还进一步凸显了曾静纰漏 的低级和直观:其一, 人兽 之别是以天理人伦为标准,还是以 华夷 出身为转移?其二, 中华皇位,是 有德者居之 还是相反?其三, 中华 是以 大版图 为舞台,还是以 一隅 为乐处?其四, 华夷 之分是否可与 君臣 之礼相拆分?其五,在 天下一家 的逻辑下, 华夷 畛域是否还有强分之必要? 雍正皇帝的上述反问,显然依托了在他看来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华价值标准.首先他认为, 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谓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 (第8页).就是说, 人与禽 兽同在天地之中,同禀阴阳之气,得其灵秀者为人,得其偏异者为禽兽,故人心知仁义,而禽兽 无伦理.岂以地之中外,分人禽之别乎? (第27-28 页)既然有无 天理人伦 才是甄别 人 正传》 ,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