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7-10-06

1988 ~

2009 年. 其中

1991 ~

1993 年未提供生育率统计, 以1990 年和

1994 年生育率线 性内插值代替, 用虚线表示. ② 国家计生委: 见国家人口计生委, 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 据手册 (2005). 转引自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7: 16. ③

1992 年调查: 于景元、 袁建华 (1996) 根据

1992 年中国生育率调查数据计算. ④

1997 年调查: 郭志刚 (2000a) 根据

1997 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计算. ⑤

2001 年调查: 丁峻峰 (2003) 根据

2001 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计算. ⑥ NBS/ EWC 五普: 中国 国家统计局/ 美国东西方中心 (2007) 根据

2000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计. ⑦

2005 小普查: 郭志刚 (2008a) 根据

2005 年全国小普查 2‰数据样本估计并调整. ⑧

2006 年调查: 引自 《2006 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数据集》 (张维庆主编, 2008). 其中

2006 年总和生育率 引用自该调查的主要数据公报. 持生育率一直稳定在 1.

8 的说法, 然而这两个判断之间其实存在着严重悖论. 很 多计生干部和研究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悖论, 反而产生了错觉, 以为该调查真 的证明了多年来生育率一直稳定在 1.

8 左右. 这个调查与

2005 年全国小普查相差不到一年, 但在

2005 年总和生育率结果 上却大相径庭: 该调查为 1. 74, 而小普查却只有 1. 33. 那么问题是, 到底应该 相信哪一种结果? 对该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表明, 导致该调查显示生育率 回升 的真正原 因既不是计划生育出现了失控, 也不是该调查结果表面呈现的 一孩出生堆 积 , 而是因为此次调查遗漏了大量年轻的未婚妇女, 导致生育率的偏高. 根据 推算, 如果这些年轻未婚妇女没被该调查遗漏, 那么该调查的

2005 年总和生育 率从原来的 1.

74 直落为 1. 32, 与2005 年小普查几乎一样. 并且, 原来呈现的 一孩出生堆积 现象也完全消失.

2006 年调查由于调查偏差导致其生育率统计 偏高了 33% , 导致其一孩总和生育率统计偏高了 43% (因此看似出现 一孩出

1 8

0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 (2010) 生堆积 ), 其中影响最大的

20 ~

24 岁组生育率偏高了 58% . 该调查的有偏结果对人口形势判断产生了重大误导, 于是近年来人口与计 划生育文献中大量出现 形势严峻 、 生育率回升存在 现实风险 等醒目字 眼. 与这种喧闹极不对称的却是相应研究分析方面的一片寂静, 关于此次调查 结果的一系列有关疑问从未得到过解答, 比如: 形势究竟严峻在哪里? 生育率 回升到底是 现实 还是 风险 , 以及它们具体表现在哪些人群、 哪些地 区? 这次调查只是一个具体事例, 但是却从中折射了人口计生领域中存在多年的 一些认识问题. 三 在出生漏报和生育率问题上的认识迷茫 真实的生育水平是判断人口发展形势的重要参照, 而把握真实的生育水平就 得有可靠的统计. 但是现在并没有公认可靠的统计数据, 这就是人口与计划生育 领域多年来面临的两难局面. 人口数据质量问题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现了巨大规 模的流动人口, 使得数据收集难度增大. 二是计划生育管理与考核要求使得出生 统计变成十分敏感的问题, 对于群众而言计划外生育要征收社会抚养费, 对于各 级干部而言出生统计又与政绩紧密相连. 因此, 对调查统计存在出生漏报并不存 在任何疑义, 而近年来在出生漏报和生育率方面热烈争论的真正焦点其实在于出 生漏报水分到底有多大和实际生育率到底有多高. 生育率为 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