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2018-01-10

1 本文发表在周敏著,郭南审译, 《美国社会学与亚美研究学的跨学科构建:一个华裔学者的机缘,挑战和经验》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 年5月第

1 版,

第三章,第69-92 页.

2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学系和亚美研究学系教授、王文祥夫妇基金美中关系与传媒讲座教授、美国社会学学 会国际移民会长.研究兴趣包括:国际移民、美国族群与族裔关系、美国亚裔社会、新移民与移民后裔等.

3 Alejandro Portes and Min Zhou, The New Second Generation: Segmented Assimilation and Its Variants among Post-1965 Immigrant Youth.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30 (1993): 74-96.

2 文化牵引过来,另一方面又被他们自己原有的文化拖拽回去.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认为, 这个两极拉扯的过程, 意味着一个良性的族裔关系循环, 从相互接触开始, 因而竞争, 然后磨合, 直至整合.受本能的因素(自然的竞争)和社会力量(沟通与合作)所影响,不同族裔身份的移 民通过与多数族裔群体成员的交往和与主流社会制度的不断接触,逐渐放弃旧的文化和生活方 式,接受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几代人的刻苦耐劳、努力工作,最终完全融入主流社会

1 . 帕克强调,移民同化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同化的程度可以用社会和文化异质性来测量, 即移民群体与主导社会的核心群体的差异的不断降低. 但他却忽视了一些重要社会结构因素如种 族分层制度的影响.其他经典同化理论的学者在帕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SES) ,种族和族裔社区及其子系统等各种制度性的因素,对同化的速度起重大作用.根据社 会学家华纳(William Lloyd Warner)和斯若勒(Leo Srole)的观点,少数族裔群体的同化困难重 重,因为少数族裔所处的不利地位与某些族裔特性直接相关.他们认为,随着语言能力提高和文 化的适应, 少数族裔群体与核心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上向流动机会的差异会经过几代人而 消失,但是某些较大的、有色人种少数族裔群体,尤其是非裔黑人的上向社会流动机会,很有可 能仍然由于社会的种族等级制度的制约而难以获得并实现.因此,这些学者认为,移民群体的母 语、肤色和宗教是社会中的核心族群对少数族裔的接受程度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与家庭社会经 济背景一起互动,决定了各个族群完全同化的结果和速度

2 .华纳和斯若勒用族群内部的族裔特 性与外部制度因素的交互作用来解释同化过程的复杂性,对帕氏理论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完善. 社会学家米尔顿・戈登(Milton Gordon)用更为复杂的

7 个层面的理论模式来解释同化的过 程.这七个层面分别为:文化融入、结构性整合、婚姻、身份认同、态度认同,行为认同和公民 性同化.戈登认为,移民的同化过程从文化融入开始,这是最基本的第一步,移民要融入主流社 会,首先要从语言、宗教和价值观的认同入手.然而,文化的完全融入,如英文流利,L依基督 教和认同基督精神等未必会自动导致其它层面的同化.由于居住模式的种族隔离和缺乏社会互 动,不同移民族群之间的差别依然相当明显.少数族裔的完全同化从根本上将取决于核心群体对 他们的接受程度.相反,结构性的整合(如融入主流社会的各种制度机构,迁移进核心群体成员 居住的中产阶级社区,或与核心群体成员通婚等)是最根本的同化层面,犹如石拱门顶上最关键 的一块拱心石,只有结构性的整合,才能最终促成其它层面的同化.至于不同族裔群体的具体同 化过程如何,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戈登则语焉不详.不过他预测,最终结果必定是不同族裔的 移民群体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失去他们自己鲜明的族裔特征,与核心群体成员不断交往甚至通婚, 并作为核心群体的一员而进入主流社会的制度之中,而他们本来的族裔身份不复存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