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ksr 2018-04-28
中国医考网出品 官方网站:http://www.

cyikao.com/ 咨询

电话:18511298779 王老师 一.本草著作 1.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 《神农本草经》 (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初步奠定了 本草学的基础成书于东汉,载药

365 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

120 种 ,无毒,补虚. 中品 120,既可以补虚,又可以祛邪治病,介于有毒无毒之间.下品

125 种,有毒,祛邪除病,不 能长期服用.它开了本草按效用分类的先河. 2.本草知识第二次大总结: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成书年代:南北朝时期,载药:730 种365*2.本书按药物来源的自然属性分类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用七类归并药 物.这种从基原出发的分类法,又开药物分类一大法门.并且采用了朱墨分书,小字增注的文献出 处标识法,使药学内容源流清晰,是非各有所归.确立的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3.南朝刘宋时期雷隆独坠谥寺邸 ,为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学专著. 4.本草知识第三次大总结: 《新修本草》 (唐本草) ;

作者:苏敬等;

成书年代:659 年;

载药:

844 种或

851 853;

创新:首创药图;

历史价值:

1、世界第一部药典,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

2 开 创了图文对照的先例. 5.本草知识第四次大总结: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证类本草) ;

作者:唐慎微;

成书年代: 宋代

1108 年;

载药:1558 种;

创新:首载方剂(创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 ,首载医案(创本草著 作记载医案的编写体例) . 6.本草知识第五次大总结: 《本草纲目》 (纲目) ;

作者:李时珍;

成书年代:明代;

内容:

1892 种,附图

1160 余幅,附方

11000 首,分16 部、60 类.特点:内容丰富,文献量大,分类详 明,实物考证确切;

学术价值:对植物、动物、矿物、农学、气象、化学、冶金等方面均有贡献. 7.本草知识第六次大总结: 《本草纲目拾遗》 ;

作者:赵学敏;

成书年代:1765 年(清朝) ;

载药:921 种(新增

716 种) ;

创新:创断代本草著作(16―18 世纪)的编写体例.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1999 年出版,收载药物

8980 种,内容尤丰富,为当代 官 修本草 . 二.产地,采集 1.道地药材:即产于某一地区、质量好、疗效佳、应用历史悠久的优质药材. 2.中药的采集:植物药采收时间 (1)全草类药:植株充分生长、枝叶茂盛期采收.如麻黄、益母草等. 大多在夏秋季节植株充分成长、 茎叶茂盛或开花时期采集, 但有些植物的叶亦有在秋冬时采收 的. (2)叶类药:叶片充分生长的花蕾期或盛花期采收.如苏叶等.但桑叶在霜后采收. (3)花类药:花蕾期或盛花期采收.如红花、辛夷等. (4)果实、种子类药:成熟或将熟期采收.如瓜蒌、苍耳子等.但青皮、枳实等采幼果. (5)根及根茎类药:早春或深秋采收.如天麻、地骨皮等.但延胡索、半夏等宜夏季采收. (6)树皮类药:清明至夏至间采收.如黄柏、厚朴等. (7)根皮类药:同根类药. 3.中药的贮存 (1) 为什么要重视贮存?(贮存不当, 有效成分丢失或变化, 疗效降低, 甚则发生不良反应) . (2)贮存一般要求:干燥,低温,通风,卫生,安全. (3)贮存时间与功能:当年新货质佳 六.陈药 半夏狼毒与茱萸,枳实麻黄共陈皮;

六般药物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 三.炮制 1.炮制,又称炮炙,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的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而进行 加工处理的一些方法.炮制原则: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2.炮制目的 (1)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如蜜炙百部加强止咳,姜汁制竹茹加强止呕等.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与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附子火炮以减毒,大黄蒸制以缓和烈性,常山酒制以抑制催吐之副作用等.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蒸晒后为熟地,性转甘温,功能补血 填精等. (4)改变药物某些形状,便于贮存和制剂.如肉苁蓉盐制便于贮存,滑石粉碎便于制剂等. (5)纯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如去泥土等.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如昆布水洗去盐分等. 中药学复习 中国医考网出品 官方网站:http://www.cyikao.com/ 咨询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