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 2018-05-06 |
8 年的苏联专家总负责 人阿尔希波夫十分注意这个问题. 他反复向苏联专家强调,你们 最熟悉的事情在中国未必适用,最了解中国情况的是他们自己,必须尊重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 离开他们, 苏联专家是无法开展 工作的. (综合《党史纵横》《党史博采》 《中国经济时报》等) 现在的中国被世界称为制造大国,然而在
70 年前,中国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甚至连 一颗钉子 都需要进口 .
70 年里,新中国是如何完成这一蜕变的? 回首往事,当年苏联援助中国的
156 项工程 与我国自力完成的
1000 余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相配套,在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建立了中 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56 项工程 的形成是分三批逐渐确定的. 第一 批项目是在毛泽东首次访 苏联期间确定的. 双方签订 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其中 苏联同意向中国贷款
3 亿 美元, 实行 1%优惠利率,5 年还清. 苏联用这笔贷款向 中国提供
50 个大型工程项 目,包括煤炭、电力等能源 项目、钢铁、有色金属、化工 等基础项目和国防项目. 抗美援朝后, 苏联加大对中 国的援助力度.1952 年8月,周恩 来率领代表团访苏, 双方确定了 援助项目的基本原则. 周恩来和 陈云等回国后, 李富春带领代表 团在苏联继续与苏联方面商定细 节,边考察边学习边研究,最后在
1953 年5月, 双方确定, 苏联在
1953 年至
1959 年援助中国新建 和改建
91 个规模巨大的工程项 目, 连同
1950 年签订的
50 个项 目共
141 个. 这些项目将在
1953 年至
1959 年期间分别开工. 据当 时预测,当这些项目建成后,中国 的工业水平将会有很大提高,达 到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水平, 达到日本
1937 年的水平.
1954 年,赫鲁晓夫率团访华, 签署向中国移交旅顺港和中长铁 路的正式协定. 双方又商定,苏联 向中国提供 5.2 亿卢布长期贷款, 再新添
15 个工业项目,追加提供 总价值为
4 亿卢布的设备等. 这 是第三批确定的项目. 这些项目 加起来,总共
156 项,因此被称为
156 项工程 .后来又根据实际情 况,去掉
2 项,因此实际上是
154 项. 而真正实施兴建的是
150 项. 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地称之为
156 项工程 . 三个阶段诞生
156 项工程 苏联援助的这些项目帮助中 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 体系和国防工业的骨架. 在这些项目中,沈阳飞机制造 公司(原名
112 厂)于1951 年6月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最初担 负飞机修理任务,1953 年5月,中 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苏联援助 中国重点建设的协议, 其中包括
112 厂从1953 年开始扩建,1956 年建成年产
1000 架喷气式歼击机 的制造厂,制造的第一种机型为米 格-15 比斯. 这里生产的我国第一 架喷气式歼击机―― ―歼5的试制 成功,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喷气式 歼击机的历史.
1953 年11 月, 鞍山钢铁公司 三大重点工程―― ―新型大型轧钢 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 提前竣工. 这是苏联政府援助我国 新建和改建的项目中,首先竣工投 入生产的三项重要工程. 太原钢铁 厂建厂伊始,以冶炼硅钢为主. 硅 钢片是制造电动机和变压器的重 要电磁材料,我国过去全靠国外进 口.
1952 年,重工业部请前苏联专 家吉米道夫到太钢指导电炉试炼 硅钢. 吉米道夫与电炉炼钢部同志 一起,根据前苏联技术标准和太钢 电炉的条件, 制定出技术操作规 程. 经过领导动员、专家交底和全 体职工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