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夸张的诗人 | 2018-05-31 |
? 在天花板上钉一挂钩,然后借助一链子将桌子拉起;
? 使用起重机,直升机或千斤顶等;
? 在桌子底下放一木板, 在木板下搁置一砖头, 然后人从撬板的另一 端跳下! 图5集体综合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想法. 将所有的设想划分为两类, 并填充在一个表 汉博・科学教育资源平台版权所有 供学员学习使用,请勿外传.
89 格里:一类是通过人驱动设备的方法,另一类采用其它的技术. 教师在做总结时应向学生说明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感兴趣的是第一类 方法. 注:在目前这一阶段,教师还不应该试图向学生展示杠杆的思想.即使 要这么做,也只应简单地把它归入第一类的方法. 第第第第2222课: 课: 课: 课:古代的人是如何抬起一重物的? 古代的人是如何抬起一重物的? 古代的人是如何抬起一重物的? 古代的人是如何抬起一重物的? 学生们根据图片中展现的古代设备, 构建基于杠杆原理的机器. 本课内 容学习之后学生应获取有关杠杆的初步知识. 注: 班级中拥有一个材料箱将给学生提供很大的便利. 如果不具备这样 的条件,准备一些木棍和绳子也可以. 全班活动 教师向学生展现人类起源之初还没有发明电动机之前已有的一些工具. 教师尤其可以借助一些图片或照片向学生解释在金字塔的构造中, 我们还很 难理解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将大量沉重的石块堆砌上去的(注:向学生讲述两种 主要的观点:沿着一段峭度不大的斜坡往上慢慢移动和使用基于杠杆原理的机器.但这 两种假设对历史来说均还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对于教学来说,可参看本单元末的 更深 入的学习 一节. ) . 小组活动 老师将如下两幅插图(图6和图 7)分发给学生,这两幅
图表示的是如 何提升或移动石块(注:如果老师想化更多的时间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他可以要求 学生自己去查询一些有关这一问题的信息,并将查找到的有意义的资料带到班级来. ) . 学生仿照图
6 制作一个尺寸缩小的模型, 并让每个学生到讲台前测试图
7 中所展示的方法(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以保证安全) . 图5汉博・科学教育资源平台版权所有 供学员学习使用,请勿外传.
90 图7全班活动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两幅图中所展示的方法是否能让人们节省 体力?对于图
7 中给出的方法, 学生应该能够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 因为他 们自己做过尝试.相反,尽管学生实现了图
6 中的模型,但他们未必能够回 答老师的问题, 因为对于这一年龄的学生来说, 制作模型本身的乐趣远胜于 对问题的探索. 因此老师不应急于下结论, 而只满足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记 住这一问题.在指出这两幅插图的共同点时,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入 杠杆 这一词汇 (注: 向学生明确地指出该词来源于单词 撬动 , 在法语中两词的词根一致) , 让学生对此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并在本单元之后的学习中更深入地掌握. 在 本课中应着重强调的思想是:杠杆是一根坚硬的杆,它能围绕一轴线旋转, 人通过对其操作提升重物. 第第第第3333课: 课: 课: 课:用规定工具将重物抬起的比赛 用规定工具将重物抬起的比赛 用规定工具将重物抬起的比赛 用规定工具将重物抬起的比赛 学生应该理解只有在正确地使用杠杆时,它才能让我们节省体力. 材料 -给学生用的: -给学生用的: -给学生用的: -给学生用的: 将一个装有十个同样重量螺母的箱子固定在一根长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