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2018-07-15

2 慢性肠炎 林某,男,14月, 1997年3月8日初诊.家长 代诉: 患儿于 2. 5月前患 秋冬季腹泻 , 经输液治 疗3d,病情好转 ,但腹泻不止, 多则每日达

10 多次,少则

3 ~ 4次, 为稀水样便 ,带有不消化物,屡治 无效.查体 : 体质量 7.

8 k g , 消瘦、皮包骨状、面色 苍白、 反应差 、 坐立不稳 、 四肢肢端冷 、 舌淡苔白 、 指 纹淡红 .大便常规 : 少许脂肪球 .西医诊断 : ( 1) 慢性肠炎;

( 2) 营养不良.中医诊断 : 久泻 ,证属脾 肾阳虚型.给予自拟温阳固涩汤加减 : 制附子

4 g 、 煨诃子

6 g 、 山楂炭

6 g 、 炮姜

4 g 、白术

4 g 、芡实

6 g 、 黄芪

10 g 、益智仁

6 g 、石榴皮

6 g 、甘草

3 g , 水煎 服 ,另高丽参 4.

5 g 炖服 . 5剂后四肢转温 ,食纳略 增 ,大便每日

4 ~ 5次.上方去石榴皮、高丽参, 加 党参

7 g , 并改用鲜白石榴皮适量煮稀粥 , 每日喂 服.3d后再诊 : 诉大便已减为每日

2 ~ 3次 .再服 上方 5剂后大便每日

1 ~

2 次, 糊状 .改为党参

9 g 、 白术

4 g 、 芡实

6 g 、 山楂炭

6 g 、 五谷虫

6 g 、 补骨 ―

31 ― 第 5卷 第 1期 2009年 1月 中医儿科杂志J.PEDIATRICSO FT C M V o l .

5 N o .

1 J a n .

2009 脂7g、莲子肉

7 g 、甘草

3 g . 3剂后 , 大便恢复正 常、食纳增加 ,停药观察. 2月后随访 ,大便及营养 发育均正常 . 按:久泻不止 ,脾虚伤肾, 致脾肾阳虚, 命火衰 微 ,火不暖土 ,阳气不敷,故见泄泻不止、 消瘦、面色 苍白、四肢冷、行走发育迟缓.此证属脾肾阳虚型 久泻, 古亦称 肾泻 , 常见于慢性肠炎患儿 .治疗 宜温补脾肾 、固涩止泻 .自拟温阳固涩汤中制附 子、炮姜、 益智仁 、 高丽参温阳补肾;

白术、黄芪补脾 益气;

煨诃子 、 山楂炭 、 芡实 、 石榴皮固涩止泻;

甘草 调和诸药.若四肢不冷去附子;

便后脱肛加升麻;

泻剧加罂粟壳、 赤石脂 .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小儿 慢性肠炎证属脾肾阳虚者 6例,

7 d 为 1个疗程,

2 ~

3 个疗程后痊愈 4例 ,好转 2例.3霉菌性肠炎 陈某,女,8月, 人工喂养 ,于2003年 7月 3日 初诊.家长代诉 :

24 d 前发热 、 咳嗽 ,伴稀薄便, 每日3~4次, 诊为 急性支气管炎 , 经注射头孢曲 松钠、氨苄青霉素及口服西药 ( 不详)

5 ~

6 d 后 ,热 退、咳减, 但腹泻反加剧, 大便呈稀水泡沫状 ,每日

5 ~ 6次,屡治罔效, 遂要求中药治疗.检查见患儿 消瘦、眼窝稍凹 、 口唇干燥、口腔黏膜满布白点 、 肛 周潮红 、 乏力少动、舌红少苔、指纹淡红 .大便常 规:霉菌(+ ) .西医诊断: ( 1) 迁延性霉菌性肠炎;

( 2) 鹅口疮.中医诊断: 久泻 , 属久泻伤阴型.治 疗宜育阴敛津、益气止泻.用自拟生脉连梅汤加 减:太子参

9 g 、 五味子

3 g 、 麦冬

6 g 、黄连

2 g 、乌梅

5 g 、 白芍

6 g 、 石斛

6 g 、白术

4 g 、淮山药

7 g 、 芡实

6 g 、 甘草

3 g 、 西洋参

3 g ( 另炖) ,水煎服 .另用冰 片1g、硼砂

1 g 、 朱砂

1 g 、 人中白

1 g 、青黛

2 g 、 珠 黄散 1支,共研末涂口腔 , 每日

3 ~ 4次.3剂后, 泻减、口腔白点大部分消失 ,尿量增多.又予前方 3剂 .三诊诉食欲增加、大便日

2 ~ 3次 、质稀薄. 前方去石斛 ,加诃子

5 g , 再给 3剂 .四诊诉大便日

1 ~ 2次, 糊状, 口腔黏膜白点已愈 .给予: 太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